最近,发生在昆明一所幼儿园门口的停车事件引爆了舆论。一位接孩子的妈妈在幼儿园门口违章停车不到5分钟,被交警贴了罚单后,在网上发了长文章,指责交警:“你们没有孩子?不兴接送?”这位妈妈本想叫苦博得同情,却被不少网友批评“违章还有道理了?”(12月22日北京晚报)
目前,即使是一些小城市的校门口定时堵车或家长违规停车现象也已较为普遍,越是繁华地段的学校此种现象就越严重。其实,哪个家长会喜欢明知故犯地去违规停车?只是校门口附近停车位太少,甚至没有停车位,即使有大型停车场也往往过远并不方便孩子接送。
校门口因为乱停车导致的危害自然也很明显:一是容易造成校门前道路堵塞,影响其它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甚至会影响到紧急救援车辆的顺畅通行;二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大大增加孩子穿行马路时的危险系数,毕竟校门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老年代步车、三轮车等各色车辆混杂,小学生穿梭其间时暗藏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对此,各地交警通常的“处方”是贴罚单,想以此遏制家长违规停车,但有些家长宁愿无奈地挨罚也违停,因其根本无法找到合法停车点。另一方面,不少学校为了校门口的安全、畅通,采取了家长违规却“连坐”学生的做法,或批评学生,或让学生给家长捎告诫书,或家长违停则扣学生的德育考评分数,这一做法一直被公众质疑和批评,毕竟将大人的错误转嫁到孩子身上的确不符合学校的特征、教育宗旨和客观公正原则,甚或是给孩子上了一堂有背社会文明和法制的“坏课程”。
对家长的违停,交警不贴罚单,似乎就是不作为,是失职,一旦出了交通事故也许会承担管理不力的责任。家长若不违规停放,可能就无法正常接送孩子上下学。事情似乎进入了两难境地。但这个事情真的没有可以化解的办法吗?我认为,只要积极作为、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政府和交警部门还是可以较好地化解这一难题的。
一是政府对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小学的布局应更为科学合理,就近入学政策的落实仍需更细更实更好。如果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家长步行或骑自行车就可以接送孩子,学校门前车辆自会大大减少。这也减少了家长开车拥堵的麻烦和交警执法不讨好的的尬尴。换个角度看,这样的接送方式不也更绿色环保?
二是增加学校门口的合法停车位。竭尽所能地挖掘地域空间的潜力,极力扩充停车位数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停车需求。这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周边单位和城市公共资源用地,竭尽全力去发掘、腾挪出更多空间以满足家长停车需要。
三是交警部门可以考虑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划定临时停车位、停车场,以缓解家长停车压力,规定好在某时段为合法停车,除此时段算违停。还可以在上下学时段规定校门前道路为临时管制路段,采取有条件地限行政策,通过公告、交通标志牌、校门口值班等形式,引导非家长车辆绕行以躲开此拥堵点。其实,这是家长与非家长车辆的双赢,而不是多方心塞。但这需要交警部门的高度民生情怀和强烈责任心,也需要一定的城市管理智慧。
四是学校为此至少可以做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等形式,告诉家长要配合校门前交通秩序治理,并听从交警的调度指挥,做到不违停也是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另一方面鼓励中学生甚至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自行上下学,起码校方不强求家长到校接送。
学校门口,正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交汇互动的一个缩影。政府处理得好,这样的互动则是良性的,是城市的善治表现;处理得不好,则可能成为一个揪心点、闹心处,容易成为城市管理的痛点和梗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