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短课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益尝试

据报道,广州荔湾区环翠园小学专门开发了一套校本教材《玩趣园》,并已经展开了两年的课程实践。学校通过打通学科练习重新整合课程和课时,让学生们上“长短课”,最短的20分钟,最长的80分钟。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是小学每节课40分钟,初中以上45分钟。如果立足教材讲教材,教师在时间控制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然而,如果要扩散一些,或者让学生参与发现,时间每每显得捉襟见肘。譬如,理化实验课,孩子们兴趣是浓厚的,都希望自己能动手验证一下教材所说的现象是否真的会发生。可是,要让学生看到“现象”,亲手做出“结果”,在实验中体验发现的乐趣,短短的几十分钟显然不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试错”。

如果学校突破思维惯性,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课时,孩子们探索的空间就会大很多。孩子在操场上捡树叶,就不会有小范围跑一圈找几片小叶子就了事的走过场,而会有穷尽校园内各种树叶的可能,对校园内的植物“相熟而不识”的现象也许不再有,比较、辨认、想象的闸门自然也会在交流讨论碰撞中洞开。

为什么很多学校都没有想到要突破一下课时呢?是因为他们总是在追求结果上的成功。实验不少是在黑板上做,有的老师甚至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是什么,让他们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即使到实验室做实验,也是只准备好教材上说的几种材料,学生依样画葫芦即可,孩子不得也不可能“越雷池一步”。

只追求结果上的成功,儿童天生的探究欲望还能保存多少?能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吗?环翠园小学突破课时时长,并编制各种相应的校本教材,看似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动作,实际上打开了放手让学生发现、动手、用脑的大门,实打实地应和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在改变着过去扼杀了孩子想象力的只追求“结果上的成功”的痼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短  长短词条  有益  有益词条  尝试  尝试词条  探索  探索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教育评论评论

 寻找理性而有激情的声音

编者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日前揭晓。中国教育报报刊发的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涛撰写、张树伟编辑的评论文章《把校舍真正建设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