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放低随迁子女入学条件,是教育公平应有之义

又到了高考报名季。媒体从各地考试院获悉,目前北京等多个省市已经公布2017年高考报名条件。11月份陆续启动报名的省份较多,其中,多数省份对非户籍考生2017年高考报名出台了相关的严格规定。

就目前出台的一些规定看,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条件似乎还是过高。居住证、稳定住所、家长6年的稳定职业和连续缴纳保险金等,成了最基本要求。而且往往还规定“随迁子女具有本地学籍且本地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须3年学习年限”。有的一线城市还有更苛刻的条件,比如有地方限定外地户籍学生中考只能报考职业类学校等。仔细思考一下就发现,这些报名条件过于严苛,法理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孩子读书的权利跟父母的身份等情况死死捆绑在一起,这不该是开放、包容、文明、平等、公正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

各地之所以制订严苛的报名条件,无非出于几方面原因。一是担心外地学生挤占了本地优质教育资源,牺牲了本地学生利益,从而引发当地家长和市民的不满。二是增加了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三是担心“高考移民”现象的蔓延,客观上会造成考生的不公平竞争。

其实上述问题,各地完全可以区别对待,分别施策,分类治理,绝非没有破解之法。

首先,担心地方教育投入加大,或因外地学生挤占学位而导致市民不满意等问题,实在有点不合情理。那些外来务工人员为流入地经济建设做出的巨大努力和付出的艰辛劳动,难道此时就可以忽略不计?为满足随迁子女的求学需求,地方政府增加点教育投入并不亏本,相反是非常划算的“买卖”,再说这也符合国家城镇化趋势,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举措之一,总不能一方面欢迎农民工进城一方面又不能解决其子女入学问题,因此,流入地应进一步扩充当地教育资源。政府对市民的意见也应积极引导,加强舆论宣传力量,并消除其心中的误解和早已过时的“傲慢与偏见”。

其次,“高考移民”有其规律,往往是发达地区向边远地区移民,或是高考录取分数线高的地区向低的地区转移。各地升学报名条件的因地制宜及录取中适当倾斜于农村学生才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不要动辄拿高考移民说事,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挡了随迁子女的升学路,毕竟为高考而移民的是极少数,多数是因为务工子女随迁的原因不得已而“移民”。高考移民与随迁子女是两码事,应该区分和分别治理。

另外,国家应帮助落后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尽快扩容增量,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倾斜政策和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地似乎还需要提速。这样方可自行缓解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压力。这既符合教育均衡化发展方向,也正是教育公平的原本之义。

就地升学、高考不仅是教育问题,说到底还是社会问题。如何因势利导,进一步改革随迁子女就地录取入学办法、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从而让中考高考实现更大程度的公平,是教育改革下一阶段的难题和努力方向。

有一点社会应该达成共识:尽快放低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高考的条件,确保所有学生升学机会均等、权利平等、结果公正,这对推进教育公平来说极具现实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义  之义词条  随迁  随迁词条  入学  入学词条  应有  应有词条  子女  子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