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成都市双林小学开学本应该有9门课,但一年级家长发现却只有5门课,课表中也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的课程安排,教材内容也是学校自编教材。对此学校证实称,这是学校推行校本化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目前校编教材试用于一、二年级,三至六年级将逐步实行分科教学。(8月31日新京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各地拥有自主规划、开发、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的权利,以提高课程在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中,应本着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形成学校特色,发挥教师专长,发展学生个性,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我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相对于国家基础课程,重点是课改(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不是改课。
其一,课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课程改革”,另一个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责任在国家,学校的责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而成都市双林小学的课改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包括课程改革,是对国家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其二,国家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具有决定性作用。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学校的课程结构要以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框架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化的整合,而不是取代国家课程,另搞一套。
其三,从目前来看,评价课改的标准还是考试,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会影响考试成绩,因此很难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
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成立专门的课程委员会,负责管理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事务。学校还应考虑到,课改之后,教师的力量是否能够跟上,老师对这个改革的理解是否到位,能否良好执行下去,都关系到课改能否成功。
总之,为了走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校本研究是必然的趋势。但如何搞好校本研究,关键是要对其定好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