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谁造就了失去自我的“完美牛孩”?

近日,北大考试研究院秦春华院长在中青报撰文,抒发了面试“学霸”的感慨。在人们印象中,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必然在考官面前侃侃而谈,轻松赢得“Yes”。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做好充分准备的“牛孩”,竟然在一些简单的问题面前遭遇了“充分失败”。“最令人吃惊的是,当问起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学生们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年轻人,居然连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一无所知,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当一群优秀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失去自我”时,那更是呜呼哀哉,令人不寒而栗。

作为浙西小城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师,笔者也接触过许多学霸。恕我直言,好像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秦院长笔下的所谓“学霸”。相反,绝大多数都是满怀抱负、个性鲜明、极具主见的少年才俊。因此,如果不是秦院长亲笔描绘,我真的不敢相信作为国内教育领先地区的上海,竟然会出现这样的高素质“伪学霸”

或许,秦院长所列举的只是“典型”个例,难免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上海的“牛孩”们绝非都是如此不堪。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伪学霸”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当下教育的畸形化问题,值得关注。一言以蔽之,教育本是引领孩子寻找、发现并完善自我的,何以使孩子丢失甚至抹杀自我,岂非咄咄怪事。

“牛孩”们之所以失去人生方向,当然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各方“共谋”的产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无法接受让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将成功学深入到信念之中,认为成功是可以套用、复制的,纷纷不遗余力地构建“完美教育路线图”:上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去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出于追求政绩和迎合家长的“现实”需要,不少地方政府都下达相应的教育指标:重点率、名校率、北清率……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前不久,有媒体就曝出一些地方选拔尖子生组成“清华北大班”、花钱从外地买高分苗子、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就奖励50万元、评职称时优待北大清华考生的老师等种种怪现象。在地方政府的教育“锦标主义”倾向下,学校自然闻风而动,卯足了劲追求这些数字。尤其某些以抓升学率闻名的“超级中学”,更是到了将学生的管理精确到分钟的极致境地。

在各方联手“夹攻”之下,孩子们成了刷题机器,又怎能浪费时间思考“无用”的问题,迷失自我也就不足为怪了。而抹杀孩子“自我”的教育,还能算是教育吗?高尔基曾感慨:“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事的人是不幸的人。”让孩子们为自己活一辈子,难道真的就这么难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造就  造就词条  失去  失去词条  自我  自我词条  完美  完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