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教育局提出六条禁令,其中一条是“严禁教职员工参与家长或者家长委员会组织的‘谢师宴’”。消息一出,网民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这样的禁令不近人情,有“一刀切”的嫌疑;也有人认为,这样做遏制了不良风气,有积极意义。结合自己带毕业班的经历,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任教16年,担任班主任13年,每届学生毕业时,都会举办“谢师宴”。不过,与其称作“谢师宴”,不如说是“毕业宴席”更为合适。学生自发组织、集资,在家长或班主任协助下大摆宴席,师生言欢,其乐融融。设宴的初衷一是感谢老师三年来的辛苦教导,很多平时的不满和误会在这一刻全部消解,场面感人,气氛融洽;二是毕业后学生各奔东西,也许从此天各一方,再无见面机会,聚餐一次,也算是一种正规的毕业仪式了。尽管我充分理解学生的情感,但我自身仍然反对以这种大摆宴席的方式感念师恩。
原因之一,浪费严重。每次聚餐,虽然菜品都很家常,但浪费实在严重,一餐过后,垃圾都得装好几大桶。有一年其他班级用自助餐的形式来聚会,每人20元,绝不浪费,但学生不喜欢,因为跟在食堂吃饭一样,没有感情的交流,更不用说气氛了。
原因之二,饮酒无度。每回毕业聚餐,我都一再强调不能饮酒,但胆子大的学生往往不听劝阻,喝酒助兴。某些男生在拼酒过程中不自量力,喝得酩酊大醉,呕吐不止,看了让人心疼。虽然不是每届学生都如此,但偶然出现几个或一批,也令人担心健康和安全问题。
去年,我们学校也出台了禁止教师参加学生聚餐的规定,我第一次“理直气壮”地拒绝了学生和家长的盛情邀请,学生都觉得很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们在今年“五一”时又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宴席,再次盛情邀请,我因故没有到场。据学生反映,因为没有老师到场,气氛也不热烈。没有老师参加的毕业宴席总归是不圆满的。
其实,感念师恩的方式不止“设宴”这一种。上届学生毕业时,因为老师不能参加聚餐,有同学就别出心裁,给每位老师送了一本她自己喜欢的图书。相对宴席,阅读才是更好的精神之旅,书籍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在我国,宴席是生活中很重要的礼仪方式。“禁令”固然有其弊端,也给了我们寻找其他方式来感念师恩的机会。我想,在这些新方式里,阅读虽不是唯一的选项,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