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写教育评论究竟有什么用

近段时间,有位老学者与我交流时说,写教育评论“发声要有底气,不要为了写而写,盲目地写下去,有个危险,就是把手气写坏了,改都难以改过来”。这话引发了我对教育评论的进一步思考。写教育评论究竟有什么用?

首先,教育评论可提高我们的辨别力。

好的评论能教会我们遇事擦亮眼睛,多个视角,长点脑子,三思而后行。比如,前段时间,网上掀起了关于“工匠精神”的激烈讨论,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教书匠”,认为“教书匠”蕴含的是一种兢兢业业的精神,要想仔仔细细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实很难。应该说,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

但另一种将 “教书匠”与“教育家”对立起来,鼓励所有人都力争当教育家,不屑于做教书匠的观点就值得警惕了。当然,教师励志做教育家很好,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成为教育家不现实,做好一名教书匠更切合实际。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教书匠”不是指只知道教“书”不知道育人,只把学生当流水线产品,不知道思考,不知道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一板一眼”工作的教师,而是指在工作上脚踏实地、敬业负责,在精神上积极上进、关心学生的教师。

通过辨析这些观点,教师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

其次,教育评论可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关于是否将教学论文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一种观点认为,论文绝不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惟一“载体”,但在职称评定中权重过高,主张取消。

其实,无论对教育来说,还是对教师而言,写作都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专业写作就是对自己教育生活的记录和刻写。每个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离开校园,可能会讲数千乃至上万堂课,无论教育方式还是教学方法,无论教学过程还是经验得失,都不可能全然相同。记下,就是记录我们的曾经,记录我们的教育生命。

这么说来,教师需不需要写教学论文呢?蒲公英作者梁好说得中肯:“教育论文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与形式,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职称是教师专业能力认定的重要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应将教师职评的‘论文要求’妖魔化。”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大学里的副教授,一个副教授不会写论文说得过去吗?一个没有写作习惯的教师,他的生活就是眼前的一切,他的生命往往单调而沉闷。一个连论文都写不出,缺乏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是不够资格晋升教师职务的。

再说,当下不少教师沦陷于繁杂乃至烦琐的事务,满足于平静乃至平庸的状态,职业倦怠感严重,不愿意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如果能养成阅读写作的习惯,那么,内心世界会变得更为敞亮,精神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工作会更有激情。

最后,教育评论能净化教育环境及作者和读者的心灵。

近期,蒲公英评论很多作者都在讨论集体备课的话题。我基本持否定观点,原因很简单:集体备课的本质是实现资源共享,即个体与他人无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因为备课组内部也存在竞争,有的老师“坐享其成,无偿地占有他人的研究成果”,导致那些“贡献者”不愿再将自己的东西“和盘托出”, 而“留一手”。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而蒲公英评论作者许兴亮则从管理者层面做出了分析:集体备课“个人——集体——个人”实现教育智慧的交融,其作用不“虚夸”,也别小看。这种互证互补,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不难发现,教育评论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以更专业的眼光、更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教育、推动教育发展,它可以起到“拨亮一盏,照亮一片”之作用。因此,写教育评论的作者既不能“鸡蛋里挑骨头”,也不能“夸夸其谈”,更不能“走夜路唱歌——为自己壮胆”,而需要的是学理性的研究和对教育负责的情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写教育评论究竟有什么用  究竟  究竟词条  评论  评论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