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送孩子上学,为的是学知识,不是去洗厕所的。”近日,福州某民办小学的家长向媒体反映,他认为学校安排学生扫厕所不妥,应由保洁人员来做。校方回应,此举是为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5月17日海峡都市报)
12岁左右的孩子有没有能力承担打扫学校厕所的任务,这是能否安排此项活动的前提。就大中城市的学校厕所来看,肯定是水冲式无疑,其卫生保洁工作主要是清扫地面、用水管冲洗,等等。这些事情六年级的学生做起来并不费力,一般也不存在安全风险。可见,此项活动在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身体承受范围之内,并无不妥。
但有些家长并不买账,甚至是反对,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有些家长存在误解或偏见,二是学校的工作未做实做细。
从家长角度看,不想让孩子打扫厕所卫生,一是认为厕所太脏,觉得委屈了孩子;二是觉得孩子年龄太小,怕累着孩子,心疼孩子;三是担心打扫厕所影响学习时间,耽误课业学习。其实,上述种种担心都是多余的。在今日不少家长过分包办孩子生活的背景下,只要保证安全,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一点动手类实践活动,增加些劳动课,对孩子劳动观念与劳动技能培养以及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
从学校来看,既然把打扫厕所卫生作为一种劳动教育,就要做细做实该工作。
首先是要有课程思维。应该把打扫厕所、教室、校园卫生纳入一个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围绕实施目的、指导思想、实施步骤、实施办法、组织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科学且可行的具体方案。切忌为了节省保洁费而毫无规划、随心所欲地安排,否则就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
其次要加强家校沟通,达成开展此类活动的共识。劳动课毕竟不是传统意义的课业学习,有些家长不理解学校用意是正常的,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学校网站、家校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介活动的目的、意义,通过及时、深入的沟通达成共识。
最后是确保劳动课的安全。孩子年龄较小,缺乏劳动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学校应建立活动安全预案,并做到教师始终在现场组织、指导、帮助学生活动或处置突发事件,切忌撒手不管,任由学生自行活动。况且,师生一起参加此类活动,不仅能确保学生安全,也可以加强感情交流。
让学生打扫厕所不仅仅是劳动教育课,也是卫生教育课,还是一种特殊的文明如厕德育课和环保教育课。若要开好课程,尚需家校紧密携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