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关“自由教师”,我们在争论什么

“五一”小长假,是不少“自由教师”抓紧上课的好机会。一堂课将近500元,部分“自由教师”小长假收入少则数千元,多至上万元。随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全面推开,教师不再手握终身制的“铁饭碗”。那么,不属于任何学校的“自由教师”,还算“教师”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教师”,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教师”的标准是什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6版)对“老师”的解释是:“对教师的尊称,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教师”则是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无论是古人的说法还是现代的解释,对教师的本质判断都与一个人是否掌握某门专业知识,能否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有关。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最初的疑问呢?这可能与“自由教师”的准入门槛低以及人们对教师判定标准的认识模糊有关。由于进入学校当教师有着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制度约束,而目前“自由教师”受到的限制较少,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教师身份界定的困难。

对于“自由教师”这一概念,目前尚未见到权威的定义。大意他们不属于任何学校,拥有一定教学经验,授课有一定专业性,活跃于线上或线下课堂。据报道,一位黄姓“自由教师”坦言,之所以当“自由教师”,是因为喜爱自由的工作方式和时间,在享受这份自由工作的同时,还有可观的收入。

对于黄老师这样的从业者,我们如何判定他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教师?可以肯定的是,不能因为他不在学校担任教师就匆忙否定他的教师身份,也不能因为他挣的多就扣以唯利是图之帽。究竟算不算教师,还是要回到“老师”或“教师”的概念本身,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和表现是否与“教师”的内涵相吻合。

人们对“离开学校的‘自由教师’还算教师吗?”的追问无疑在提醒我们:教育毕竟是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绝非一般商品买卖那么简单。互联网正在催生越来越庞大的教育市场,相关部门对此需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和引导,避免“教育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另外,面对在线教育从业者令人羡慕的高收入,如何着力提高学校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待遇标准和职业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恐怕也是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争论  争论词条  有关  有关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自由  自由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