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报刊发《安静应是学校新常态》一文,认为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之下,教育也无奈地步入追名逐利、失魂落魄的轨道。整个校园被忙碌和喧闹充斥。看不到悠闲的人,领导忙,教师累,学生苦。
这样洞察校园现实的语句,读来颇为亲切。笔者读小学、中学时,正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老师除了教书以外,还要承担为村民扫盲、为政府收缴公粮、充当计划生育宣传队成员等份外工作。因此,他们有一句口头禅:“不好好教书,净干些破烦事。”
待我做了教师,虽没有像我们老师那样去做扫盲、收粮的工作,但仍受“不好好教书,净干些破烦事”的困扰,这些困扰正如报道中提到的那样:入保险、打防疫针、查视力、拒烧秸秆、订校服,等等,学校成了什么都要做、什么都会做的“万金油”。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好好学习。校长安心办学、教师静心教书、学生专心学习,这样安静的、幸福的、诗意的校园生活足以令人艳羡。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减少对学校的测评活动,赋予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力。同时,学校自身要有坚守意识,围绕办学目标和理念,主动去除追名逐利的浮躁之气,抵制外部“破烦事”的干扰,着力打造安静校园。
教育不是封闭的事业,今天的学校也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世外桃源,但起码要确保校园环境能让校长安心办学、教师静心教书、学生专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