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门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课程期末考试在广东某高校进行。第一题是图选本课任课老师。课任老师说,因平时学生到课率太低,他才想出这招。不过令他遗憾的是,虽然当天他亲自监考,却仍有学生选错答案。(11月24日广州日报)
为了让学生认真听课,不少大学和教师可谓用心良苦,从点名、签到到指纹打卡,再到现在的“图选本课任课老师”试题,但效果并不如人意。
有大学生用精密的公式计算了逃课一天的成本是282元——每年的学费、住宿费乘以4,每个月的生活费乘以32,加上购买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费用,再除以实际上课的天数。逃课成本这么高昂,还有这么多学生勇往直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须知,逃课并非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这与教学管理、授课艺术、学习氛围等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大学生逃课现象折射出的是高教办学观念、制度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我国高校管理上过于注重统一要求,过于强调共性,对大学生个性重视不够。大学生逃课,并非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行为,隐藏着对教材、教学水平的不满。
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上,中国高校教材滞后成了炮轰的焦点。“大学里的教材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等话题,接连成为专家的批评对象。可以说,大学的一些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内容、体系等都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选择逃课也就不足为怪了。一组数据显示,大学生公共课和基础课逃课率分别占到了50%和25%以上,而这些大学生大多选择将“逃”出来的时间用在上考研课和自己喜欢的一些专业课上。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遏制大学生逃课,不能靠表面的“图选本课任课老师”试题来解决,提供优秀的教材和培养大师、名师以吸引学生,更为重要和紧迫。在课堂充满吸引力的前提下,逃课现象即使不可避免,也可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