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广州知信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们过了一个很“混搭”的下午,听完一节高大上的经济课,接着又来一场“脊椎与健康”的科普讲座,最后还可以听听“90后”姐姐的旅途见闻。(11月5日南方都市报)
原来,这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这位老师在豆瓣网上发起一张“英雄帖”,来招募讲课志愿者,就这样,三个经历各异、从事着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一起来到该小学,给学生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
这并不是一次突发奇想,而是精心设计、步步为营的课程尝试。比如,在教师的遴选上,老师也是层层把关,这一次请来的志愿者,“出身”自不待言,在教学上也能寓教于乐,虽然一个下午的课堂搞得很“混搭”,但其中还是有知识干货的。虽然开设的有经济课,但课堂的进度、内容设计都有的放矢,无论是课堂导入、还是课堂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不至于产生知识真空,学生学而不厌。在这些稚嫩的孩子面前,理论晦涩的经济学,被老师化繁为简,尺度拿捏得很准。
很多学校都设有综合实践类课程,但苦于师资有限、教学任务紧等原因,要么是走马观花,要么是干脆变成自习课,反而成为学校的“鸡肋”。但是,当我们能保证师资的来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并做好志愿者老师的沟通时,把教学的位置“让”给校外人员,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尝试。而校外资源的校内流动,虽然在教学形式上独树一帜,所传授的知识却是真材实料。
引入教师志愿者,和很多大学根据专业设置,适当外聘教授相类似,都是希望从社会、业界引入人才,从而互补教学的知识单元,打破校园教学的传授方式,扩宽教学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校园给与学生的是间接经验,但直接经验对学生也举足轻重,通过多种办法把“社会上的知识”引入教学,促进知识的内外流动,也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