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教师培训不妨从“结对”变“结队”

新学期,学校来了一批新教师,在新教师上岗之前,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培养。新教师培养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实习期培训、岗位研修和学历提升。其中,实习期培训一般为期1年,而师徒制学习则是实习期培训的主要方式之一。

教师培训的师徒制,在当下采用较多的是“师徒结对”的方式,也就是一位资深教师(师傅)带教一位新任教师(徒弟)。但是这种方式通常只关注备课和上课,仍存在许多问题。从“对”来看,师傅与徒弟“一对一”的设计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师傅”与“徒弟”不是专业吸引而来的关系,而是行政强加的,一般是由学校“拉郎配”,导致师徒之间缺失前置性的情感沟通和专业对话。其次,在备课修改、示范点拨和上课反馈的过程中,如果“师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业引领和业务指导就能够实行。如果“师傅”时间和精力不足,则难以实行。第三,“师傅”的动力激发机制存在困境,容易出现被迫做、不愿做,应付做、不好好做等情况。第四,“一对一”方式下的师徒结对,使“徒弟”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师傅”的单一导致“徒弟”发展性资源单向和融入团队受限。

如此看来,新教师培训就不得不另辟蹊径,从机制上进行改变。从“结对”到“结队”也许就是一条新路子。所谓“结队”,即建立新教师学习共同体,搭建“师傅”和“徒弟”共同提升的平台。在实施层面,需要对师徒制的框架模式进行变革。

首先,要改变“一对一”结对模式,以区域为单位,为新教师群体建立“导师团”(指导团队),为新教师提供多位导师,突破导师单一性,扩大新教师的指导资源。多位导师的指导,使新教师能够学习到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利于他们在博采众长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也为导师之间的互动、协作和提升提供了平台,导师在其中能够获得专业上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要改造囿于本校的组织方式。“一对一”师徒结对是由学校组织,“师傅”与“徒弟”在同一所学校,而往往一所学校的新教师人数较少,无法形成学习共同体。如果基于区域(如县域、学区或中心校),将区域内的所有新教师组织在一起接受来自不同学校“师傅”的指导,就能为新教师互助合作、共享共赢提供平台。新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活动,也能够成为他们成长的助推器,促进“徒弟”从被动模仿向主动创造迈进。

最后,要改进“四步式”指导方法。所谓“四步式”,即观摩师傅上课、跟随师傅备课、照着师傅试课、接受师傅评课。如果师徒从“结对”走向“结队”,“观摩师傅上课”环节,“徒弟”既可以通过现场观摩本校“师傅”的课,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观摩外校“师傅”的课。在“跟随师傅备课”环节,“徒弟”们可以通过网络协同备课系统得到不同“师傅”的帮助。在“照着师傅试课”和“接受师傅评课”环节,“徒弟”的课可以制作成视频发给不同的导师,获取多人、多视角、多层次指导。同时,还可以嵌入“师徒同课异构”、“师徒同课异上”和“师徒反思性议课”等方式,推动“师傅”在备课、上课、评课中指导,促进“徒弟”教育教学能力的创新和提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结队  结队词条  结对  结对词条  新教  新教词条  不妨  不妨词条  培训  培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