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量化打分的师德考核很糟糕

近日,某地推出的师德考核政策引发了老师们的不安和骚动。

按照考核规定,先由学生和家长评议,再由教师自评互评,最后在此基础上由学校进行综合评议。所有这些评议都是以分数的形式来呈现,然后按照上级给学校的指标,将所有老师认定为优秀、合格或不合格。师德的分数量化与排名,让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师德的“高尚值”,也能知道学校哪位老师的师德“最好”,哪位教师的师德“最差”。

师德是隐性而非显性的,我们无法精确地测量一位教师的师德水平。人们都会认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唾弃师德败坏者。但是,如果要给普通教师的师德打一个分数,那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天天一起共事的同仁都会难以下笔;按目前的考核办法评出的考核结果,我们也不清楚得95分的教师和得96分的教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更为糟糕的是,这种量化师德的做法不但评出了师德“优秀”教师,也评出了师德“最差”教师,势必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家长和教师、教师和教师的关系紧张,甚至会导致教师团队“帮派化”,以后的师德评分将不再客观公正。

师德的确很重要,但应当“重引导,轻考核”。师德工作的关键是倡导、引领教师将师德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而不是给每个教师的师德评分。我以为,师德考核可以采取“考两头,顺中间”的办法。即师德考核设两个节点,一是设置师德“高压线”, 对触线者,比如对有体罚学生、侮辱和歧视学生、向学生索要财物等行为的老师,实行“一票否决”,直接定为不合格。二是树立师德典型,对师德高尚、学生爱戴、家长拥护、同事钦佩或领导欣赏的教师,要通过一定程序,把他们定为优秀,号召全体教师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这样做,不仅能给教师树立师德榜样,警告师德不合格的教师,也在人格上尊重了绝大多数教师。更为重要的是,避免了师德“评分”带来的负面效应,教师不再为师德分数斤斤计较,天天忧心,也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量化打分的师德考核很糟糕  师德  师德词条  量化  量化词条  打分  打分词条  考核  考核词条  糟糕  糟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