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比较教育从来不作“输赢”评价

在英国实验的“中国式课堂”纪录片一经BBC传播,引发许多人关注,其中不乏一些专家学者,各种各样的评论也接踵而来,而很多观点都在论输赢。

专家学者不会不懂比较教育的概念,如果也从输赢角度比较两个国家的教育,那视角就太狭窄了。比较教育是一个宏观概念,包括探讨教育的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趋势,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不过,从来就没有输赢的评价。

中国教师到英国中学上课,英国的观众惊呆了;如果英国教师到中国做这样的实验,中国观众也同样会惊呆。这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制度的比较,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英国BBC的商业运作有关,而BBC想要的效果就是这样的。

不容忽视这件事情的一大背景:上海学生历年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中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国际关注,这也是引起众多媒体热炒的由头。

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OECD是一个由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让一个经济组织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的学生进行测试评价,并且以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国家的教育,其意义并不大。其一,测试仅限文化成绩,并不涉及其他;其二,考核中国的成绩仅仅以上海一些中学生为标本,不具代表性;其三,中国教育比较重视应试,所以即便测试结果排第一也不奇怪。如此测试价值何在?值得商榷。不过这也满足了一些人热衷第一的心理。

世纪之初,引人注目的话题就是“全球化”,也不乏有人质疑过全球化。PISA是不是也在企图让教育全球化?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并非杞人忧天。全世界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各国的教育一定是很可怕的事情,这会让全球各种文化、社会背景的教育同质化。全球教育同质化会扼杀教育多样性,当一个国家的教育失去自己的特性,最终很可能导致这个国家的文化灭绝。

一个国家的教育必须依照自己的文化背景保持独立性。中国教育有许多弱点,教育改革也正在进行,教育改造的目标是重新审视学习内容,建立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发展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国情及实际需要,比较教育不是简单复制、移植,而是旨在传承本国文化,更好地培养本土人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比较教育从来不作“输赢”评价  输赢  输赢词条  从来不  从来不词条  评价  评价词条  比较  比较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