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体现大学的柔软温情

如今,很多大学给人的感觉只有三个字:“硬邦邦”。僵硬的高楼大厦、僵化的课程和体制,连北大、清华招生都要“硬抢”。但也正因大学普遍“硬邦邦”,陕西师大用毛笔字写4500份新生入学通知书,才显得格外“温情”。

毛笔是柔软的,笔触变化多端,写出的线条也美观流畅,再加上写字人内心的情义,毛笔字远胜程序设定的机器印刷体。

从毛笔书写通知书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是怎么看待学生的。民国时期,大学生有地位有个性,校长、教授和学生真正做到了三足鼎立。在学术上,以真理为第一追求,学生“顶撞”教授者比比皆是,教授上课“咨询”学生的事也时有发生。

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讲课时,有时会停下来,问学生王浩:“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胡适刚进北大讲课时,有新意又不符传统,学生认为他乱讲,不配做教授,幸好傅斯年凭着在同学中的威望将老师“保”了下来。至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其中那份坚守职责、谦逊待人的品质值得称道。

大学扩招前,大学生在大学中的地位也相当高,毕竟录取率摆在那儿,大家都知道这些学生是“天之骄子”,前途无量。奈何扩招之后,大学生失去了“物以稀为贵”的优势,由原来的“散养”模式变成了大规模、大批量的“圈养”模式。由一张冷冰冰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以一张同样冷冰冰,甚至没什么含金量的毕业证结束。很多大学生甚至不知道校长叫什么名字,也从来没见过“本尊”的模样。一些大学辅导员或班主任连本班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大学似乎变成了“同学交流会”和“大型网吧”,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些陈旧的幻灯片,在生活中双方几乎没什么交流,学生随先生“从游”的教学相长,再也不见了。

所以,“校长全程和毕业生合影”是新闻,“学生坐在前排拍毕业照”是新闻,“‘根叔’毕业致辞幽默不讲官话”是新闻,“入学通知书用毛笔书写”也是新闻了,公众看后都很感慨。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感慨,说明大学实在太“硬”,如果她稍微少点功利,“柔软”一点,对学生多“尊重”一点,那么,很多关于大学的新闻就不再是新闻,大家也都平静相待了。

陕西师大开了个好头,但开头之后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四年时间如何将“柔软”风格一以贯之,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还是需要考量和努力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毛笔  毛笔词条  通知书  通知书词条  温情  温情词条  录取  录取词条  书写  书写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