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来到办公室向我哭诉,说孩子和她争吵,认为她在学校陪读,除了做饭,整天无所事事,还不停地唠叨。家长说:“您不知道,我陪读有多苦!孩子他爸一个人在外打拼,为了孩子读书,我们一家分居两地,快6个年头了。陪读的生活真是急死人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很多人抱怨教育成本不断翻涨,实际上与家长的盲目投入不无关系,陪读就是其中的一项。
在笔者任教的地方,高中教育对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高投入,不少家庭已经无力承受。考察一下全县的学生总数,初中一个年级的在校生数量差不多是高中的三倍,这种差距与支付不起高昂的高中教育费用有关。当地能够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如果没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就必然会选择背井离乡,经济压力很大,赚钱十分艰难。
但是,学生家长们并没有因为经济压力大而减少投入,相反,哪怕学校周围一房难求,家长仍然陪读成风。每天晚上,学生在校自习,陪读的家长(大多数是母亲)就散布在学校周围,成群结队,颇为壮观。
我一贯反对陪读的做法,时常告诉家长们自主自立是一个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可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陪读的情况丝毫没有改变。只是觉得苦了那些陪读的家长,不仅耗费更多的金钱,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我曾经遇到在外打工的父亲责怪陪读母亲没监护好孩子的情况。
当然,陪读之风盛行,除了与家长自身意愿有关外,一些老师的不当做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班主任发现学生有上网打游戏的习惯,不是加强对学生正面积极的引导,而是采取封堵政策——要求父母前来陪读,严加监督。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变相推卸责任,把困难推给家长,很不可取。
家长们希望凭自己的能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本无可厚非,但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某些具体做法的利弊。结合这些年毕业班工作经历,我发现,那些一味依赖父母严加看管的孩子,结果总有些遗憾,要么成绩不尽如人意,要么骄纵跋扈、性格乖张。
家庭、学校都应理性思考,让愈来愈盛的陪读之风消停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