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不是只有到了孩子生殖器官开始发育,性特征显现时,才需要对其进行性教育,学龄前的儿童也迫切需要性教育。学龄前期儿童(3-6岁)的心理发展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等特点(表现在学习教育上则是学习内容广泛,且以无意学习为主)。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频繁的语言表达就是问身边的大人:“这是什么”,“为什么”。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以应对孩子的突发提问。然而有一些问题,因为尴尬,家长和老师都极力避免回答。
当前,我国诸多学龄前儿童性教育十分缺乏,家长和老师常常讳莫如深,怕孩子问出尴尬问题,回答时也总是左顾而言他。在幼儿园内,当男孩子看见与自己身体构造不一样的女孩子时,总会想要一探究竟。很多年轻老师面对孩子关于性科学的提问时,多数情况下会敷衍了事。记得我在幼儿园小班实习的时候,一个男孩就指着他的生殖器官问我:“这是什么?老师你有没有?”因教育经验所限,我当时只是匆忙抽象性的回答了这个问题。相信,那时候孩子仍然迷惑。孩子在家偶然撞见父母的亲密行为时,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认为那是爸爸在“欺负”妈妈,会直接表现出对爸爸的排斥感;小部分的孩子会很好奇,在求知欲和好奇心驱使下会伺机偷看。长此以往,孩子会从无意变成有意,待年龄稍长,会加以模仿,在伙伴中玩起“性游戏”,比如,男孩喜欢触碰女孩的生殖器官。
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而儿童性教育不是简单的读一本宣传读物,看一次宣传教育片,而是一个涉及到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多重参与的系统教育工程。我们最需要做得是帮助孩子认识和认同自己的性别,依性别引导他(她)作出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动情反应。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面对孩子对男女儿童性器官的差别和“我是从哪里来的”提问时,不应该采取简单斥责或欺骗的态度,应向孩子展示裸体和生殖器,正确讲解身体生殖器官的科学知识,坦然相告,不必讳莫如深。幼儿园老师也不能把幼儿的性教育推给家长,老师自身也应正视这个问题,在课堂穿插讲解,正确引导孩子。须知,儿童对待性别和性器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疏导得不好,会造成孩子心态和行为上的扭曲,甚至认为性生活不洁,影响今后与异性朋友交往的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