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河北邢台已在全市中小学实行校长陪餐制,借以强化对中小学食堂的管理,保障食堂食品绝对的安全。
校长们身先士卒做学生的“尝菜员”,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当年的“矿长陪着矿工下井”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领导重视安全生产,但终非长久之计,难以治本。
一个好的食堂,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足量供应、卫生安全、饭菜可口和营养适当,而以上四点,单凭校长陪餐显然无法做到。足量供应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和相应资金得以部分实现,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避免学生“跑饭”,保证师生能够在放学后都能吃上热乎饭菜,则需要对做饭售饭过程的整体监控,校长陪餐显然不如校长最后就餐更合适;卫生安全需要学校制定考核方式,以严格制度管人管事管食材,提高食堂员工和管理者的安全常识和管理技能,同时重视向学生征求意见,认真对待学生反映出来的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进行改正与处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显然仅靠领导重视也无法实现,必须实现双向交流;饭菜可口和营养适当,则需要学校在食堂的专业人员配备上加以重视,选用专业技能较高的厨师和营养师作为坚实保障。如此专业问题,恐怕领导只能负统筹之责,难以担监督之职。
由此可见,食堂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制度执行力和执行过程不断细化、严格化和标准化,既要保证制度的层层落实,又要保障完整的责任追溯机制,校长作为宏观调控者理应主动深入,对相关人员、资金进行合理调配,但同时更应尊重食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尊重消费主体即广大师生的口味需求,避免外行领导内行。
不容忽视的是,校长陪餐制美好初衷的实现最终还需要有一个监督机制的强力保障,在真正实施之前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譬如陪餐校长到底什么时候进餐更适宜?谁来监督陪餐校长?对于诸事缠身的校长们来说,陪餐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