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都是为了学生好”,学生为何还不领情

最近,有两所高校很尴尬,很困惑,也很受伤。

一所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该校文化传媒学院出于“拓宽学生就业范围,方便学生就业”的考虑,在临近毕业时提出修改专业名称,由广播电视新闻学(财经方向),改为广播电视新闻学。结果该专业不少学生表示无法接受,并反映给媒体。

另一所是吉林财经大学。前不久,吉林财经大学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布了一项新校规。新校规规定,学生每天早上6点半出操,从每学期上课第一天开始,到期末考试前一周停止。然而,学生并不买账,甚至有人惊呼“一夜间回到了高中时代”。

这两所学校的举措,看起来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学生丝毫不领情,这是为什么?

其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更改专业名称的提议忽略了问题的关键:“财经方向”是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最大特色,是该专业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中最大的优势。草率更改专业名称抛弃了自己的特色不说,还侵犯了学生的权益。而吉林财经大学“早操新规”则忽略了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学生对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不同于中小学生,宣传不到位,引导不得法,只会适得其反。大学更崇尚开门办学,更强调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整齐划一只会束缚学生,引发不满。

一言以蔽之,这两所高校陷入目前的尴尬局面,是因为在决策时主观臆断,在事关学生权利的问题上,不知不觉闯进了自以为是的死胡同。在提倡开门办学、重视能力培养、鼓励个性发展的今天,高校要想让尴尬不再重演,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我为学生好,学生一定会听从我的”的观念早已不适合当代大学生。既然出台新举措是为学生好,那就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倾听学生的心声。

二是加大学生干部的培养。跟中小学相比,高校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机制相对比较完善,但功能的发挥难如人意。学生组织功能的发挥关键在于学生干部。必须加大学生干部培养的力度,努力提高他们参与学校决策的能力,让他们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好  生好词条  领情  领情词条  为了  为了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