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还需深度改革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所谓“县管校聘”,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将教师关系归于县级教委,由学校聘任,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师将无校籍,归于区县教委管理,由学校聘任,以此推动区域内的教师交流轮岗。

对于教师的聘用和管理,以前是“省考县聘校用”,现在改为“县管校聘”。用意其实都一样,就是以此在县域内对教师使用进行统筹,在县域内推进教师交流、轮换,促进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

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从轮岗角度来说,确实扫除了“校籍”障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交流、轮换就变得顺畅。事实上,从“县聘校用”改为“县管校聘”,就反映出县、校对此的不同认识。县聘,表明招聘的权利在县教育部门,学校只是使用县教育部门招聘来的教师。不少学校反映,学校连招聘教师的自主权也没有,也就难以使用好教师。而校聘,则表明招聘的权利掌握在学校,上级部门只是对所有教师进行统一管理。虽然两者都把管理权交给县级教育部门,但相对来说,县聘更有利于轮换,而校聘则可能由于学校的原因,让轮换不那么顺畅。

实行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县级统筹和学校自主办学之间原本协调起来就有一些问题。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要明确政府统筹的责任和学校自主权利的边界。政府的统筹责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县域内,做到所有公办学校的办学标准一致,不同学校教师的待遇相同,为鼓励教师到乡村地区教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使其高于城市学校教师。二是建立教师交流轮换的长效机制,即明确县域内教师轮换的比例、方法,做到整个轮换公开、公正。

目前的问题是,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在辖区内并未实现办学标准一致,乡村学校老师的收入还是很低。因此,区域内的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各不相同,招聘冷热不均,而轮换也比较艰难。而且,由于区域内学校众多,一名教师从城区一所学校轮换到城区另一所学校是轮换,从城区轮换到乡村也是轮换。但由于学校的办学环境不同,很多教师并不希望自己轮换到乡村。在这种情况下,确保在乡村教学的教师享受更高的待遇,确保轮换制度公开、透明,尤为重要。如果这两方面的工作不做好,不管是县聘还是县管,抑或是教师从单位人成为系统人,有效的轮换机制也建立不起来。而学校的自主办学,则更多体现在给教师自主教育权利,实行学校民主管理上。不少人担心,教师轮换会消灭学校的特色,而其实,教师的教育自主权,以及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决策、评价中的作用,会让学校在均衡的基础上,各自办出特色。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办学并不均衡,可学校办学模式却大同小异,千校一面。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一样、教学方式一样、管理模式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一样,这是因为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就只能实行行政治校,而不是教育家办学。

无论是学校掌握聘用权还是使用权,都需要实行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聘用与否,不能由行政领导决策,而需要建立专业的招聘委员会对应聘教师的能力进行考核,公开招聘标准、过程。否则,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可能会滥用聘任权利,滋生用人腐败。在使用上,也不能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而应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贡献进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这有利于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防止教师的评价受行政因素影响。而且,有教师同行评价做基础,教师的轮换也会从实现教育均衡角度推进,而不是异化为行政领导按自己的意图对教师岗位进行调整。

因此,把教师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只是实现教师交流、轮换迈出的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的权责,这就是要按管办评分离的思路,推进教育改革。在强调政府均衡投入责任的同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既推进均衡,又让学校办学特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深度  深度词条  转变  转变词条  单位  单位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