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实施中小学课后延迟服务要把握好几个“度”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时强调: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好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校完成好作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即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一方面,可缓解家长的接娃焦虑,着力解决好“三点半难题”;另一方面,可减轻家长身心负担,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更重要的是,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还可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推力。

自201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都做了有益尝试,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把中小学延时服务的“好经”念歪了,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搭车”收费增加家长负担,服务“无限”延时增加学生负担,等等。作为中小学延时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和责任主体,中小学校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指导下,优化延时服务的若干要素,把握好几个“度”。

一是延时长度不超标。目前,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分别为“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按照这个规定,除寄宿制学校外,加上课后服务2小时,小学、初中学生在校时间分别为8小时、9小时。学校不能“借题发挥”,“搭车”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更不能将课后延时服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进行集体教学或统一补课。

二是延时服务项目开发要适度。服务项目太少,学生没得选;服务项目太多,学生容易挑花眼,还容易造成混乱。学校应立足本校实际和特色建设,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本校教师做好“规定动作”,开发“自选动作”,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切实提高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还可适度引进少年宫、文化馆、科技馆等机构及体育俱乐部等校外培训机构,也可引进区域内艺术家、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各领域专业人才。总体来说,课后服务项目、人员应精要为先,不能过滥;要以学校为主,校外项目非必要不引进。小学阶段,还要守住课后作业辅导的底线,先安排时间做好作业辅导。

三是引导学生恰当选择服务项目,防止过度“转场”“走班”,影响课后延时服务效率。学生如果选择项目过多,需要不停地“转场”“走班”,难免影响服务质量。为此,在提供课后服务菜单的同时,学校还要做好引导,按照先必须后兴趣的原则,引导学生适度选择课后服务项目,既可避免不断“转场”“走班”,也可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收费要守住非盈利底线。经济发达地区,可由政府按照核定标准划拨课后服务费。无力承担课后延迟服务有关费用的地区,学校收取课后服务费要守住非营利底线。物价部门应根据学校申报的课后延时服务项目,根据购买社会机构和个人服务、开发或购买项目、低值易耗品购置、校内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的报酬及其它必要的交通费、保障费等实际费用,核准相关费用标准。学校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收取课后延时服务费,不得搭车收费,更不准为校外培训机构“站台”收费。同时,学校要建立课后延时服务项目、收费公示制度,费用收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教职工及有关参与方监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后  课后词条  延迟  延迟词条  中小学  中小学词条  好几  好几词条  把握  把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