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四时联动”突破学生作业管理的瓶颈

近日,笔者就“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赴学校调研,发现学生的作业管理依然是“五项管理”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

如何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真正实现课业减负的目标,教育部早已明确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作业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坚持“谁布置、谁批改”,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微信或QQ等方式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

但是,上层的政策要求与基层的执行落实存在路径对接问题。作业总量之所以失控,关键在于学校和老师不知道如何执行“减负”要求,没有找到“限量”与“提质”的平衡点。不少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心中没底,对作业的完成时间心中没数,对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心中没谱,“三没”现象导致教师对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没信心,靠加量布置作业、“题海战术”取得“广种多收”的效果。

实际上,找到“限量”与“提质”的平衡点并不难。教育部通过限制时间的方式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学校也可以从时间入手,强化、优化作业时间管理,以达到“减负增效”的预期目标。

一是“限时”。作业布置需要一个统一的出口,如由班主任将各科作业整合起来一并发布,这样才能清楚作业总量。如果“九龙治水,各管一段”,作业总量就无法控制。另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准确把握文件要求。文件规定的作业时间总量针对的是“书面作业”,不包括“非书面作业”,教师在控制作业时间时要考虑这一点。

二是“计时”。不少老师布置作业时没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没有“先做”,无法计算学生完成作业需要的大致时间,只是表示“作业不多”,几个“不多”加在一起可能就是“非常多”。因此,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教师要试做,推算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并在作业清单上标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标明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实施“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

三是“错时”。有时,部分学科因为内容需要,比如语文学科的“作文”,完成作业的时间可能会超过预先分配的时间。这时,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协商,是否能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以后在其他学科有需要时,再将书面作业时间还给他们,以便真正发挥“错时”作业的效用。

四是“及时”。诚如教育部要求,学生作业,教师要“全批”;对于小规模学校,还提倡“面批”。全批”“面批”产生作用的前提是“及时批”,同时还要“及时改”。在引导学生及时订正的基础上,由老师或学生本人组建“错题库”,进而建设有精准价值和实效性的校本资源。

总之,在给学生作业“减负”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时间管理”这个牛鼻子。限时、计时、错时、及时“四时联动”,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四时  四时词条  联动  联动词条  瓶颈  瓶颈词条  作业  作业词条  突破  突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