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出炉的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换句话说,每四个孩子中就可能有一个正在遭受抑郁的折磨。以抑郁问题为首的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呈低龄化、普遍化趋势。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小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干预和提前治疗。在此过程中,学校尤其要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首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很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可能会出现自控力较差、放纵自我、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师要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情况,倾听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学习中的困难,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和留守儿童的家长多联系,引导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要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常常没有安全感,有的孩子还会陷入自卑。除了正面引导,教师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使他们积极融入集体,消除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最后,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学困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用顶撞老师、吸烟、打架斗殴等方式吸引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面对学困生,教师不能心急,更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看到学困生的心理诉求,可通过布置较为简单的作业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希望,从而逐步消除自卑、焦虑、消极、冲动等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