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育写作要有“他者”视角

教育写作的目的是,对发现的教育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从作品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写作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写给自己看的教育日志或随笔,另一种是发表的教育专著、教育论文、教育叙事、教育评论、教育随笔等。对于发表的作品,既要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站在“他者”视角,引发他人的思考。

一篇优秀的文章经媒体发表后,会成为同行们学习的重要资源。在教育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除了要认真表述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还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文章的价值何在,能够给读者带来哪些思考。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让读者读出“真实之意”。一篇优秀的文章,每句话都有存在的价值,不能有大话、空话、废话,不仅要用有价值的表达抓住读者的眼球,还要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捕捉到作者的真实之意。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可以聚焦于服饰文化,借助“校服”这一既有服饰功能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化载体,表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这种具有“真实之意”的文章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让读者读出“言外之意”。写文章不仅要揭示问题,还应有对该问题的隐喻,即需要读者感悟的“言外之意”。以对教干的称呼为例,在一些学校,教师对教干都以职务相称,可聚焦为何不用“教师”称呼教干这一“主问题”,从而引出干部称呼高于教师的官本位意识这一“分问题”。只有让读者读出文章的“言外之意”,才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让读者读出“不尽之意”。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要给读者留下不够完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不尽之意”。当读者读出文章的“不尽之意”时,说明该文章已经引发了读者的共鸣,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作者在写文章时,不要力求把文章写到无可挑剔,应在意识形态正确的基础上,激发读者以批判性思维审视问题的兴趣。

让读者读出“未言之意”。写文章不能局限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体系,应该站在读者视角,给读者留下“未言之意”,激发读者的思考,从而帮助读者构建针对某一问题的教育研究体系,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升教育质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写作要有“他者”视角  视角  视角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