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已过百日,与“双减”政策发布前相比,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学生拥有了更多的睡眠时间、运动时间、阅读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
但是,调查显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一百多天时间里,家长为孩子找“一对一”辅导的需求呈增加趋势。原因在于部分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欠缺,孩子放学回家后,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不知道如何规划孩子的周末时间。同时,一些原先就职于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师,在培训机构解散后转向了“一对一”辅导,迎合了部分家长的需求。
无论是校外培训机构的火爆,还是“一对一”辅导模式的开启,都是“剧场效应”的直观反映。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一对一”补课,能沉得住气的家长并不多。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必然会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要让“双减”政策长久落地,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首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孩子盲目报各种辅导班,教育焦虑只是表象,根源在于家长未能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习和考试的过程,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偏颇的教育理念导致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
其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着力点在学校。学校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的作用,助力家长深入思考和交流教育问题;通过学校公众号、云课堂等平台,为家长提供家教辅导课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共性和个性化指导……
再次,夯实家长的教育职责。目前,只育不养的家长不是个例,只养不教的家长也不在少数。部分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不反思自己,反而向学校问责。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多个层面夯实家长的教育职责,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长才是第一责任人,在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家长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双减”政策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学生的学习负担转为其他形式,还需各教育主体深入思考。其中,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夯实家长的教育职责,是“双减”能否长久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