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等。(11月15日 法治日报)
法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调控器,法治教育则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但就实践来看,法治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基础教育课堂并没有发挥主渠道作用。
正如北师大法学院副院长、法治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治杰所言,近年来,中小学法治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青少年法治教育成效不显著;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显示,自2017年开始,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开始增加,这也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梳理媒体报道发现,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校园内外时有发生,据某律师介绍,其接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25周岁以下特别是十五六岁青少年犯罪的比例达到70%左右。这种趋势着实令人担忧,这也表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确实是提升法治教育普及率的好举措,但落实起来也存在难度,比如,师资力量欠缺,适合中小学生的法治读物不足,家长、学校等各方面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在这些问题中,提高相关主体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