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减少,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金李,均建议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通过解决“刚需”来缓解家庭教育抚养孩子的后顾之忧。
幼儿园教育能否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首先要看幼儿园的痛点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说,除了少数农村留守儿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幼儿园可上,“能进园”已经不是问题。家长真正的痛点是“进好园”,即质优价廉的幼儿园。目前,只有公办园和部分普惠园才符合质优价廉的标准,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又因价格高昂让一些家长望而却步。
也就是说,当前幼儿园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即家长经济能力与高质量幼儿园不匹配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或全面提高家长的收入水平,但目前难以实现;或加大公办园和普惠园的建设力度,目前各地也正在开展这项工作。但在现阶段,公办园不可能全面驱逐民办园。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通过市场和行政“两条腿”走路,让普惠园的教师待遇、办学条件、收费基本等同于公办园。
就幼儿园的性质来说,主要还是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同时矫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重在人格培养,而非简单的知识教育。如果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让所有幼儿园都吃财政,不仅不现实,还会带来新弊端。
一方面,部分家长的选择权会被剥夺。部分家庭因为各种原因,让孩子晚上或不上幼儿园;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只想选择高端私营园。“全面纳入”可能会助长某些幼儿园超前教育和“抢跑式教育”的风气。另一方面,普惠园和私营园的存在,也有利于公民园之间的竞争,促进彼此更好地办园。
去年11月,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就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对学前教育是否应具强制性,或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具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进一步研究论证。目前最迫切的是贯彻落实政府责任,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满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至于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上更高质量的幼儿园又没有足够收入支撑的问题,主要还得依靠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解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的钱更多了,老百姓手里的钱更多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更符合教育规律了,幼儿园之痛也就迎刃而解了,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也就水到渠成了。
青年人负担重、压力大,属于普遍的社会问题,而非特殊的教育问题,不能完全用教育的药方治社会的病痛。只要国家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不必求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