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县中的发展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区县高中在高考升学率和办学质量上遥遥领先,改变了千千万万乡村学子命运,“县中辉煌”令人瞩目。但近年来,不少县域普通高中出现优质生源流失,有的甚至招生招不满,教师“跳槽”“出走”,办学质量一路下滑……“县中怎么办”引发社会关注。2021年底,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有媒体调查发现,政策扶持令县中发展难题得到一定改善,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还需迈过多道坎。(3月31日 “新华视点”微信公号)
近年来,县中塌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呼吁重塑“县中辉煌”的声音不绝于耳。所谓的“县中辉煌”,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呢?在县域范围内,县中对各种教育资源往往具有优先使用权,而县中所谓的教育业绩无非就是考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和本科的人数。每年高考结束,县中都会宣传考入名校的人数,但却没有通报过升学率。
从县域层面看,能够进入县中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至少是班级前十名的学生。拥有县域最好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生源,县中考上名校的学生高于其他普通高中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考上名校的学生多就说明县中教育质量高吗?
“一分遮百丑”掩盖了县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注定会引发新的问题。很多县中把三年的课程压缩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部分学生因此而掉队,跟上进度的学生也在题海战术中挣扎。不仅如此,有的县中周末只休息半天,有的甚至几周休息一次。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县中的衰落。
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使用题海战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是在外力的驱使下被动完成的,而不是在内驱力的驱使下主动完成的。事实上,县中认为的生源流失只是少数优质生源的流失。只有回归教育的本质,着眼所有学生的发展,淡化升学率和名牌效应,县中才能铸造真正的辉煌。
除了生源流失,优秀教师出走被认为是县中塌陷的又一个原因。这也暴露出县中教师培养的弊端。由于没有规范的教师培养制度,很多教师无法在县中获得成长,致使县中成了少量优秀教师的县中。学校重视培养部分优秀教师,忽视其他教师的成长,优秀教师一旦出走,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也说明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制度和良好的教育生态的重要性。
县中塌陷暴露出县中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重振县中的重要抓手,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县中才有可能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