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考改革不妨试行“全纳入+综合”模式

4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官微发布消息称,该厅已研究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目前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方案》提出,初中学生毕业前须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在考试科目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国家课程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少数民族语文作为地方课程也可纳入。

纵观多省份开展的本轮中考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音体美劳和实验操作等课程纳入考试范围,让原来一些学到初中二年级即结束且不作为中考科目的课程,同样纳入中考考试评价范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用考试评价的杠杆作用,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实践能力考核评价等从“副科”的位置,通过中考改革的撬动提升到“主科位置”,以此推进五育并举,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毫无疑问,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下,考试评价是最具杠杆效应的工具,这种将五育纳入中考考核的改革模式,不管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是好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但从另一个侧面而言,“全纳入”思维体现了对国家课程设置规则的尊重,也增加了学生的考试负担。目前不少地方提前单独组织体育、实验操作等考试,成绩加入中考总分。如果所有课程全部纳入中考考试范围,中考时间至少需要三天以上,考试科目在10科以上。因此个别地方将生物、地理中考放在初中二年级,缓解初中生中考压力。但即便如此,初中生中考考试负担还是不容忽视。同时,从考试设计角度而言,包括体育、美育在内,不少地方采取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希望借此增加评价效果。但如果考核评价方式不变,还是由学校和教师主导,那么更容易给过程性评价制造“分数寻租”和“招生寻租”的空间,而且也并不能完全达到让学生从过程发展中实现成长的终极目标。

中考改革将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全部纳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开设课程如果离开了科学的评价,其结果总会差强人意,这也是前些年初中主科、副科角色区分明显、“主课挤占副科”、“体育老师溜边”等问题的深层次诱因。但如果把所有课程都在中考中采取“全纳入”设计,即便考虑过程性评价,学生的考试负担也不容忽视。

因此,中考改革不妨参照高考改革模式,试行“全纳+综合”的改革思路。

首先是坚持落实“全纳入”机制,做到凡学必考、必评。其次是推行“综合命题思维”,就是将中考必考科目实行综合性命题考核。其中语数外作为基础学科可以单独考试评价,理化生、政史地可以采取文综、理综的方式进行命题融合,将考核从量转向质,从考核基本知识转向考核综合知识运用和关联思维。对于音体美劳以及地方课程等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终结性评价采取学校和教师主导的方式,然后按照比例合成出成绩计入中考总分。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初中生中考考试负担,也能有效保证考试评价对初中生个体素养的提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试行  试行词条  纳入  纳入词条  中考  中考词条  不妨  不妨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