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县城的中小学教师直至退休也没评上高级职称,带着遗憾离开了站了40来年的讲台。他们那么热爱工作和学生,把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如今却灰头土脸地走下了讲台。他们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评不上高级职称,不是他们的工作有问题,而是因为评职评审制度。
县城学校评上高级职称的人一般有两类:部分学校领导和所谓的“尖子”教师。这两类人基本把高级职称指标占满了,若这两类人不退休或调走,在不增加高级职称比例的情况下,其他人只能“望洋兴叹”。
跟捷足先登的“尖子”教师相比,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可能没有显赫的工作业绩,但他们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工作,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如果说“尖子”教师撑的是学校的“面子”,他们打理的则是学校的“里子”。
实施职称评审制度,是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职称代表着教师的学识、水平、能力,达到一定任职资格的教师都应当实现职称晋升。如今,教师职称晋升却被“指标”卡了脖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鼓励教师坚守乡村教育,辽宁、福建、四川、河北、山东、湖北等多个省份给农村教师开辟了“绿色通道”:凡在农村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现在仍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符合条件的均可晋升高一级职称,不受岗位编制限制。给农村教师开辟晋升职称“绿色通道”无可争议,但县城教师也有难处。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孩子涌入县城,县城学校班额大、活动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乡村教师待遇相对较高,有教师生活补贴、乡镇工作补贴,晋升职称还有“绿色通道”,削弱了县城学校的吸引力。据了解,如今想进县城学校的教师主要有两类:未婚的青年教师和需要照顾小孩或老人的教师。否则,乡村教师一般不愿往县城挤。
面对县城学校教师缺编、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职称晋升政策也应与时俱进,为县城学校教师开辟职称晋升“绿色通道”。近日,吉林省率先推出“3010”政策,进一步激发省内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所谓“3010”,“30”指的在县及以下基层学校任教满30年,“10”是在中级职称的岗位上已满10年,且仍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教师可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不需要再经过复杂的过程,且没有比例限制。吉林省的职称评审政策惠及县及以下基层学校教师,值得借鉴。
退一步说,如果职称评审做不到对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一视同仁,也要给县城教师开辟一条窄一点的“绿色通道”。比如,适当增加指标。再如,农村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教龄满25年,可直接晋升高职,不受岗位编制限制。县城教师符合申报条件的,可提高教龄限制年限,满30年晋升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