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研究报告,引起媒体关注与社会热议。报告显示,四成留守儿童有专属手机,一半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手机。67.3%的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情况十分严重。
“要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认同这句话的家长不在少数。《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3%。超四成农村未成年网民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缺少家长的监督约束,农村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现象严重。由于缺乏防沉迷意识和手段,不少农村家长眼看着自家孩子被“锁在手机里”却无计可施。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已成为当前部分乡村面临的共性问题,亟待引起家长、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注。
如今,以战争和暴力为主题的电子游戏颇为普遍。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游戏中的战争和暴力情节越来越逼真,玩家对游戏中的杀戮和血腥场面渐渐习以为常。对于尚未形成完整道德观念、缺少识别能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而言,“暴力游戏”的危害显而易见。
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任由“暴力游戏”泛滥,其可能成为恶之源。暴力、色情、贪婪、玄幻……这些电游导致不少未成年人荒废学业、近视高发,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成为诱发犯罪的“精神毒品”,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危害社会安定。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有自制力不够及家庭教育不到位、不科学等因素,但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一些网游商忽视了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也客观加剧了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现象。为了“防沉迷”,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关部门也敦促各家游戏公司、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进行多次升级,但实名认证、“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村娃被“锁”在手机里,还须综治来“解锁”。首先,应尽快出台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玩网游的法律法规,实行电子游戏分级制度,让青少年网瘾“患者”或接近网瘾的网游依赖者走出虚拟世界。其次,有关部门应升级管控、强化执法,重点排查用户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网络游戏产品,对价值导向严重偏差、含有暴力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坚决予以查处。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建立完善的网络游戏审批发布机制和考核体系,调整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预警时间,也不失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举。最后,要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中小学校网络常识、网络技能、网络规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等方式,就手机管理相关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同时,还要引入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地区家长更好地承担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
暑假是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黄金时间”,更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农村中小学可开办暑托班,充分利用已有师资,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课程,如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历史教育和音乐体育等,既能将留守儿童课外时间利用起来,让他们远离手机,又能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补上素质教育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