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学生没有明显征兆的跳楼自杀、溺水身亡、服药自尽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恐怕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最终导致走向极端,酿成灾祸。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3年10月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明确指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教育部近日又印发通知,要求每学年对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并组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还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按时评估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灭隐患于萌芽中,定能助推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成长。要达到预期目的,还需系统跟进。
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确保心理健康评估工作有章可循。各大中小学校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和上级文件精神指导下,结合本校本地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案,包括: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加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需要的软件资料和硬件设施以及经费保障等。做到有章可循,有策必行。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校长和班主任必须参加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支持配合专业教师更好地工作。专业教师也要按时参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把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三要强化家校合作,确保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切实有效。家长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寻求专业诊断和治疗。学校老师要注意观察、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跟家长沟通交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家长形成合力,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
四要强化监管,使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工作不流于形式。建立监管领导小组,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医疗卫生部门参与,校长指派一名领导直接参与监管,专业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各班主任协助,按时保质完成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工作。监管领导小组要如期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跟踪落实,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工作真实有效。
五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严格个人隐私管理。心理健康档案是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过程及措施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涉及个人隐私。因此,要做好档案内容保密工作,注重评估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重视评估结果的解读和使用。专业教师可了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只能了解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能了解自家孩子心理健康状况,除此之外,无特殊情况不得将个人信息泄露和外传。
六要加强宣传,改变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传统观念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患者多羞于人言。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视精神疾病,不以精神疾病为耻,及时发现问题,并接受干预和治疗。另一方面,社会要给予心理疾病患者更多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绝非小事,轻者影响个人学习与生活,重者会酿成悲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系统细化,环环紧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每个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