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好话是人之常情,无论贫富老少。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教儿子学钢琴:儿子8岁的时候,朋友给他买了一架钢琴,但是小男孩调皮好动,所以朋友的老婆经常骂他,但是没用。于是,朋友们开始想办法让孩子喜欢弹钢琴。一天下午,孩子为了应付父母,放了一首曲子,准备溜了。他的朋友拦住他说:“孩子,你弹的是什么曲子?为什么这么好看?爸爸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音乐。给爸爸再放一遍。”孩子很开心,又开心的玩了一遍。朋友鼓励他放点别的音乐,告诉儿子喜欢听他放的音乐,看能不能每天放点音乐。他儿子高兴地同意了。一个多月后,孩子们对弹钢琴的兴趣培养起来了。现在,当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弹钢琴。朋友提起这件事很自豪。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也是我的深刻体会:成功的灵丹妙药是鼓励。如果领导用激励来领导员工,尤其是那些受过教育、有见识、有思想的员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首先,鼓励员工可以培养员工,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鼓励,鼓励就是给员工锻炼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在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句温暖的言行,一双期待的眼睛,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可能会改变一个员工的工作生活态度。有了鼓励,员工可以实现自己的潜力,发展各种能力,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鼓励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经理的激励就像一个春风,滋润着员工的心,也像一座桥梁,拉近了经理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下,员工不喜欢工作,不想工作,有什么原因吗?
其次,鼓励员工可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工作质量。“哀莫大于心死”,经理用犀利的语言嘲讽、讽刺、讽刺员工。表面上员工在听你说话,做你说的事,实际上员工只是敷衍了事,因为他根本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工作质量肯定不高。同时,因为嘲讽、讽刺、挖苦对员工的内心伤害更大,长期以来,员工的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工作可能更差。最后,抱着“死老鼠感觉不冷”的态度,对员工、对管理者、对企业都是不利的。
再次,激励员工可以体现管理者的个人修养。管理的艺术不在于发出指令和命令,而在于如何激励、唤醒和鼓励员工为你的工作目标而奋斗。我个人认为一个只会发号施令的领导不是一个好的领导,特别是对于行政层面的领导。
第四,鼓励员工树立管理者的个人威望。鼓励员工无疑会在员工心中树立起一个和蔼可亲、受人尊敬的管理者形象,认为管理者是值得信赖的人,这对于促进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促进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员工愿意为这样的管理者努力。
第五,鼓励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激励,可以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非常好的互助激励的氛围,这无疑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也可以体现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鼓励员工并不意味着对员工的错误视而不见。比如说,如果员工没有做好某件事,那就不要把重点放在批评他的错误上。相反,他们应该在肯定他工作的同时,明确指出他的缺点。员工在肯定的基础上更容易接受批评。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以刺伤一个人的身心,甚至毁掉一个人的未来。”。希望管理者和希望做好管理者牢记在心。(丁然)
无为而治——高层领导的艺术。
看了柯博士的《管理学寓言:鱼与鱼缸》和《系统的陷阱》,觉得其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为什么鱼离开水族馆能活得更好,长得更快?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只能使员工低水平地完成任务,而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告诫一些领导干部:要减少政府,下放权力,不能管的事,管不好的事,不要管。比如夫妻生气,孩子打架,没人管,很快自己解决。而别人一插手,就会越来越乱。农村改革之初,农村两级政府基本瘫痪一段时间,很多人忧心忡忡。事实证明,那个阶段是农村形势最好、农业发展最快、农民最满意的时期。后来,各级政府改善并领导农民致富奔小康,但农村问题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包括政府官员,都害怕管理不严会导致这样的问题。但是,管理上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古人注重“恩慈并重”、“宽严相济”的管理。而有的管理者只知道权力不知道恩典,只知道严格不知道广度。管理好像越严格越好,处罚越重越好。我致力于保持企业范围内的一切和管理的完善。这无疑导致了对管理的误解。这不仅不完善,滴水不漏,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毛泽东晚年曾感叹,如果一天24小时打扫房间,房间里就会有灰尘。
所谓管理,不仅仅是控制,更重要的是理顺。比较难控制容易理顺。理顺上下关系,落实规章制度,让各级员工怒不可遏。只有企业和员工处于平静的状态,整个企业才能顺利。如果一个员工在企业感到呼吸不均匀,他会全心全意为企业做贡献吗?就是你辞退一批,再招一批,管理思路和方法不变,新员工还是感觉不到珍妮弗。
作为企业,管理的对象无非是人、财、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人管理好了,财富和东西自然也就管理好了。管理人的目的不是控制人到死,而是如何控制人。如何让员工变“要我做”为“我想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才是管理的真正目的。要实现这种管理状态,就要打破鱼缸,给鱼创造一个更大更宽松的生存和活动空间,就像老柯博士的寓言里说的那样。这无非是一个管理者的胸襟开阔,有点权力,该管什么管什么有点严格,不该管什么管什么有点开放。
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讲究严谨,艺术讲究形式。系统的管理严谨科学,不应该放弃。俗话说,没有规则造就方圆。但是,要想把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必须从管理部门改变定向管理的艺术。我曾经发过一个帖子,“做一个轻松的企业经理”。管理者只有在管理时感到轻松顺畅,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自己管理的企业,才能实现从管理科学到管理艺术的转变,因此,无为而治是一门高层次的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