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2月,身为一个东京工薪族的YouTube用户“Where"s Stu”发布了一个名为A week in the life of a Tokyo salary man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视频。这个生于英国、工作在日本的上班族通过一个短片记录了他在一个日本大企业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的典型一周。
通常情况下,他的工作日从早上9:30开始,晚上11:30才能到家,一般每晚只能睡5-7个小时。在视频右下角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工作时间总时长与睡眠时间总时长。等到了周日的时候(虽然周六工作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很多员工会选择加班),我们通过视频右下角的统计数据会发现工作一周累成狗的Stu已经工作了总计78个小时,而睡眠总长仅为35个小时。这种工作节奏在日本的文化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有证据表明这种高压的生活状态会显著增加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所面临的风险。
工作时间过长,带来的不仅仅是猝死
毫无疑问,过长时间的工作其实会伤害工作效率。但是长时间的工作会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呢?伦敦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即便每天只加班3小时,也会使得冠心病的发病可能性增加 60%。但是努力工作总不至于将每一个人都杀死吧,不是吗?日文单词Karōshi(死于过劳)或许会让你重新考虑这一想法。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认为上班族应该每周工作80个小时,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在这些过度劳累的上班族群体中,自杀率与冠心病的发作率已经创了记录。
这个问题并不是东京工薪族所特有。从西欧到北美,相比过去,雇主越来越要求雇员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鲍勃·迪伦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早上起得来,晚上睡的香,白天还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成功”。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即便是已经躺在床上仍然要回复工作邮件。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期望能够全天24小时工作,至少也是一周7天24小时保持工作上联系的时代里。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智能手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意味着很多白领已经被数字枷锁拷在了办公桌上。
在欧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雇主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在下班时间里随意联系自己的雇员。在法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赋予上班族“不被联系”的权利,此举将要求公司签署“雇主良好行为规范”,其中就包括了不能要求员工在下班后以及周末时间里回复工作邮件。这一改善是政府受到了来自工薪阶层抗议压力的结果,众多企业员工都非常不满于自己的雇主期望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与员工取得联系。在经过了工薪族持久的抗议之后,弗朗索瓦·奥朗德领导的法国政府不得不立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长时间工作:错误更多,效率更低
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熬夜工作让我们更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里岛核事故以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与工作人员因为缺乏睡眠而产生的过失有关。当然了,不止这些历史上的重大灾难性事故,类似的过失也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日常工作里。比如在苏格兰的一位平面设计师熬夜到4点去制作客户的定制T恤,头昏脑涨中将原本的要印的“波普艺术”(pop art)写成了“大便艺术”(poo art),印出了一大批废品。尽管这种性质的错误不会让人付出生命代价,但是以及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事业与声誉。
再来看看白领上班族的情况,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美国上班族因为疲劳而导致的低效相当于每年失去了11个工作日的产出。由此可以推断出,迫使员工加班时间越长,企业的收益就越是不断递减。研究证实,员工只有在得到充分休息并且在工作时心情愉悦,其生产效率才是最高的。
瑞典的行业领导者已经先行一步,采取措施将原本的8小时工作制改为6小时工作制,这是出于激发生产力潜能的考虑。然而这一做法能不能被欧洲国家普遍采用还尚不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上班族不准备接受因为一个月减少40个小时工作时间而随之到来的降薪。
鼓励员工减少工作时间的最大障碍可能并不是金钱方面的问题。时代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指出千禧一代对于技术的态度可能会让他们面临着跌入7X24小时全天在线型员工的陷阱当中。这一代即将成长为明日上班族的年轻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会离线的环境里,对于时时刻刻在线让人能够联系到自己的状态已经习以为常。这一代人是否会将“永不离线”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带入到工作中,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至于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工薪族“Where"s Stu”,在经历了6个月的东京高压工作节奏之后,他决定辞职去东南亚旅行。如今他已经回到英国生活,正在寻找新工作。令他欣慰的是,做一个英国上班族其日程表将比东京上班族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