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
中国每年平均人均淡水拥有量为2200立方米多一点,相当于德国、英国、尼日利亚或斯里兰卡的水平。在这里,水的确是一种有限资源但不是短缺资源。然而2200立方米的平均数并不能显示出中国北方将近6亿人口生活在属于地球上最缺水的地方,而且很多地方同一年内可能既遭受洪涝又遭受干旱之苦。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北方严重缺水。城市工业和农业对水的消费越来越大,地下水开采过度。水的浪费和污染状况都很严重。城市河流系统的90%以上已受到严重污染,不适于人类接触,这些河段中已有一半以上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的地表水标准,这意味着即使农业灌溉都不能使用这种水。工业是中国水污染的最大根源,其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约一半以上,而且这还不包括不受监督的乡镇企业和小企业的用水。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包括庄稼生产、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以及农村大量的乡镇企业农村工业的排水。水价的非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紧缺。一项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澳大利亚政府提供援助的“中国21世纪城市水管理”项目正在石家庄展开。该项目的是通过改革行政结构和水价,在中国城市地区规范管理。
※固体废物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传统、简朴的生活方式已被日益增长的消费主义所替代,导致了过去二十年中中国城市固体废物增多,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垃圾处理率不到一半。中国工业废物是城市废物的五倍,相当大数量未受控制的倾倒。而且不到一半的城市垃圾经过处理,工业废物更是城市废物的五倍。这导致了土地污染以及邻近地表、地下水资源和空气污染。
※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比较贫乏,近1.15亿人口——占总人口的10%——居住在仅有5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占中国全部陆地面积的0.5%,这个地区有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和市,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00人。中国人口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1/5,而其土地的2/3以上是山地和沙漠,可用于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有效土地十分贫乏。近些年的经济迅速增长,使人类与土地之间关系的紧张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与之相伴的是大规模的草原退化,以及沙漠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盐碱化、土地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多样的产品和价值极高的生态效应,并直接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保守地估计,中国生态产品及其产生的公共福利的总价值为每年2570亿—4210亿美元。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野生动植物贸易。
※空气质量
中国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世界发展指标表明,世界受污染程度最高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是中国的城市( World Bank, 2001)。中国人面临的空气污染是全世界最严重者之一。中国室外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发电、工业能源的使用、小规模取暖和做饭、公路交通,以及建筑和生态退化等。
以上资料选自《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 绿色发展 必选之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www.unchina.org/undp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