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接一省
初三高三开学的好消息
伴随着春天脚步的到来
沉寂已久的校园里又响起了琅琅读书声
其他年级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
近期也陆续开始积极进行复课准备,
大家准备好了吗
西藏某校开学准备
老师要过好这3关
许多老师在做好线上直播教学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开学复课的准备工作,在行动中热身,在热身中憧憬着这个迟到的新学期。海亮教育管理集团小学德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蒋越丽老师提出,准备开学,老师要过好这3关——
第一关 开学防护:同心协力,做好百分之百的准备
1.统筹班级防护物资
统筹物资,学校支持是根本,家长自备是保障,老师筹募是依托。开学后,首先要领来口罩、洗手液、额温枪、消毒灯等防疫物资,做好基本保障。提醒家长自备一定数量的口罩和消毒液,还要通过班级群和自身的资源采购和募集。通过细致清点和整理,确保“学生未到,物资先行”。
2.设立班级公约
班级自觉约定,是学生共同自觉行为的准绳。开学前,我们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云上班委会”,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和制定班级防护公约,并设计成海报,等到开学返校时会张贴在班级制度栏里,引导班级同学遵守和执行。
比如,我们学校小海鸥中队的《防疫自觉约定》是这样的:公共场合戴口罩,与人交流隔一米。洗手要分六步骤,进入教室要消毒。就餐就寝听指挥,发烧咳嗽快报告。
3. 制定心理防护预案
疫情期间做好学生的心理防护预案,就是为此次开学特别准备的一道“防火墙”。通过家校沟通和学生访谈,提前学习学校制定的应对疫情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了解学生目前的身心状态,和孩子们分享一些放松身心的练习。发现特殊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和上报,避免恐慌情绪蔓延。
为了防范百分之一的可能,一定做好百分之百的准备。提早的精密考虑,全员的同心协力,让孩子安全,让家长放心,这是对班主任管班水平的一次“开学考”。
第二关 开学复课:合理规划,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
开学的复课准备,带领学生在总结中开启,在回头看和向前看的过程中,做好线上线下的课程衔接,是开学复课准备的核心要务。
1.学生:盘点好习惯,做好新计划
回头看,要着力于盘点好习惯,梳理好榜样。线上教学即将告一段落,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复盘,将整个线上教学阶段收集到的数据、案例和故事分给学生,对于能够自主学习、合理规划好时间、积极远程求助的学生进行表彰,让孩子们的好习惯得到强化。
向前看,要着力于聚焦小细节,做好新规划。即将到校,我们要引导孩子进行“21天成长挑战赛”,鼓励学生保持云端学习时养成的积极自主的好习惯的同时,设定好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结合线上线下的学习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地过渡和切换两种学习模式。
2.教师:以终为始,不忘初心
从教师的角度,我们更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衔接和融合。开学后,线上教学会告一段落。
但回过头来思考,这绝不仅仅是面对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创新、尝试都可以成为接下来教学的资源,比如说将我们学到的微课制作、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运用到线下教学中,以终为始,让教学变得更有趣味和新意。
第三关 开学适应:全然接纳,看见每一个孩子
开学复课,无论如何准备,难免还会遇到不少问题。关注孩子学业状态的同时,我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状态。返校复课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类心理问题,我们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
面对适应困难、分离焦虑等问题
宅家几个月后返校,回到集体生活环境,低龄段孩子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分离焦虑等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着急,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比如说遇到“暴躁、哭闹不止”的孩子可以适当的冷处理,让孩子有一个释放的过程;其次我们要帮助孩子寻找已有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用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让孩子找到开学集体生活的乐趣,迅速建设学校生活新常态。
1.面对自责焦虑的负面情绪问题
在线上学习中落后的那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后悔、自责、焦虑的负面情绪,面对老师时压力也会比较大,这些也难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老师们在帮助他们补习、寻找原因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不要过度施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要带领学生自己寻找方法。
2.面对疫情的后续心理辅导问题
孩子们的性格和生活环境各异,心理承受力也不同。有的孩子受疫情影响比较大,可能需要后续的心理辅导和干预。与疫情有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孩子,回校后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应激反应。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睡眠困难、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行为改变等特别现象,一定要及时联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做评估,进行专业的辅导或治疗。
非常时期,更要对孩子抱有耐心。要记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静下心来,全然地接纳他当下的状态,这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学第一步。
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在这段时间也更要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积极调整作息,保持平和的心境,有条不紊地处理手头的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开学复课,用满满的能量和爱去拥抱每一个学生。
老师要处理好7大关系
北京实验小学附属小学执行校长孟强认为,在开学前,老师们要处理好7个关系——
1.在学习内容上,处理好文化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有人形象地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厨师和食客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精神食粮的,要讲究科学配比、膳食均衡。
何以为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倘若想当然地调整、增减科目和课时,一味地追求文化课学习,忽视艺术、体育、科技、品德、劳动、卫生等学科的学习,就会因为内容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厌学。
2.在教学管理上,处理好集体教研统一要求与体现学科、学段等差异的关系。
延期开学启动以来,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各类线上平台,适时推出了海量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各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启动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
但是,教育之所以是“农业”,就在于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教育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教育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体现灵活性和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强调顶层设计和统一步调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学科和学段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在学习方式上,处理好线上教师讲授与线下亲子协作、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具有跨时空的优越性。但是,任何学习都需要经历认知迁移、自我建构的过程,要给学生留出消化的时间。
居家学习期间,孩子年龄越小,家长参与度越高,可以充当助教和学伴的角色。同时,长时间在线学习还可能对视力造成损伤。因此,教师的线上教学不能满堂灌,要适度留白,留出师生互动、亲子交流、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让学习更有效。
4.在学习平台上,处理好钉钉、微信、QQ等多平台混合式运用的关系。
当前,学习平台和手机APP令人眼花缭乱。我要提醒的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如,微信和QQ属于社交软件,双人或多人聊天非常便捷,钉钉属于办公软件,视频会议功能强大,彼此各具特色,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
因此,没有哪一款软件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当结合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学习平台,还可以综合运用两款或多款软件,构建混合式学习平台。
5.在学习要求上,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关系,尤其要关注存在学习困难、家庭困难等情况的学生。
学生的家庭状况千差万别,居家学习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和学生家庭的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同时,一些学生因为家长复工、忙于工作,在规定时间因为没有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原因,需要错时学习或另行补课。因此,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最好能够回放或不受时空限制,具备错时学习、随机学习的条件。
6.在学习领域上,处理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化学习的关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延期开学关上了学校生活的一扇门,却打开了家庭生活的一扇窗。在居家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学习任务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更为丰富的礼仪教育、劳动教育、时事教育等。
比如,全家人都“宅”在家里,在朝夕相处中学生能更多地接受礼仪教育,可以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可以在茶余饭后聊聊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
7.在作业形式上,处理好书面作业与诵读、音频和视频等多样态实践性作业的关系。
作业是巩固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载体。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还可以结合实际创新多种作业形式。
比如,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结合防疫让学生诵读毛泽东的《送瘟神》,课下与长辈一起举行家庭朗诵会;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创作“生肖鼠”“迷彩口罩”……这些学习成果都可以传送到学习平台上进行展示、分享。
学生要养成12个好习惯
有人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抓好习惯,再谈成绩,这些习惯,开学前要强调,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学生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小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有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和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暑假刚过完,孩子可能比较容易分心,因此,家长要提醒孩子在课堂上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5.善于提问的习惯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7.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告诉孩子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方法。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要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9.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种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复习是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
每天尽量把当天所学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11.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学生平时要把有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记下,经常看看,也可以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