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人类观察自然现象,总结了众多自然效应,并将这些效应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教育活动同样遵循效应:
结伴效应
有学习伙伴儿的孩子,学习上往往更积极。例如:学生在一起做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分组学习比自由学习效果好。
一起学习更有劲
从众效应
生活中人们会根据社会流行趋势选择学习方向,比如大学招生过程中的计算机热、金融学热等等。
羊群效应
某位家长为孩子报了绘画课,他们周围就会出现很多学习美术课程的同学。
破窗效应
学习一项内容,起初最难,一旦开始钻研,有了兴趣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学习速度也就会越来越快。
马太效应
学习过程中,好学生与“坏”学生往往会呈现出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而差的越来越差。
蝴蝶效应
教学或动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小行为或许就能激起大的社会效应。
罗森塔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如果家长或老师喜爱孩子,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怀、爱护和鼓励,能促使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最高气温效应
每天最高温度总是出现在下午2点时左右,我们总认为这个时候太阳最厉害,其实这时的太阳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给最大热量的时候了。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不过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从开始上学之日起就已经很勤奋了,而等到大家都在“冲刺”的时候他们已经达到相当的学习高度。
荷塘效应
荷塘里的荷叶,会以每天增长—倍的速度直至长满整个荷塘。教育活动同样会以地区为单位,呈集团式的进步,比如农村出第一个大学生很难,而一旦有了第一个,就会有更多人梦圆大学;一个孩子学习很困难,但是有一个班级或者更多孩子一起学习的时候就会变得很有乐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轻松自然。
青青荷塘
非零和效应
学习活动中遵循共同进步原则,一个孩子学习好会带领更多孩子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一个孩子学习好了就必然影响另一个孩子的学习。同样,孩子某一门课程学习不理想同样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就是很多孩子会出现偏科的根本原因。
第一印象效应
很多人往往根据与某人的第一印象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家长和老师也时常采用“第一印象效应”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
多米诺骨牌效应
孩子在成长活动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小兴趣,如果能够发现这些小兴趣引导孩子学习,他们将更加容易爱上学习。
共生效应
语言、数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语言和数学学习好的孩子,学习其他科目将会更容易。同样,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又能促进语言和数学的成绩提升。
光环效应
某个单项行为优秀的孩子,更容易被贴上“好孩子”的标签,进而更容易获得家长和老师的特殊照顾。
环境效应
当学习内容与环境相适宜是学习效果更佳,当回忆场境与学习场境相宜是记忆效果更佳,环境对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氛围很重要
奖惩效应
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适当比例的奖惩【约5:1】能够更好的初级孩子们学习。
禁果效应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那些被禁止的事物更好奇,更容易激起他们试探、求证的兴趣。
连带效应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判标准会维持相对统一,教师评改试题时前一试题的得分常常会影响到后一试题的得分。
链状效应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成长中会相互影响,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在学习情绪、兴趣、思想品德等多方面会相互影响。
竹笋效应
竹子用多年时间生长了埋在地下的笋芽,而破土之后一年就能长成年。学习活动同样,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打基础,而一旦学成,应用起来却是分分钟完成的事情。
破土生
临近效应
相处距离更近的两个人更能够成为彼此的好朋友,孩子更容易与同桌、同班同学建立更加亲密的友谊。
蚂蚁效应
“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孩子解答某个问题很困难,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的孩子很困难,但是一个班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学校管理多个班级就会相对容易的多。
门槛效应
当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每次提出的目标要求相对上一次只高出一点点时,孩子更加容易完成,这样也更加容易提升孩子整体学习效果,也就是学习益积少成多、积小成为大成。
南风效应
相信孩子天生具有一向上、向善的心,关怀、尊重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拍球效应
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他们的成长潜能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