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点滴体会
固始二中 程晖
从2010年秋期开始,根据县教体局领导的指示精神,在县教研室的直接指导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深化学校梯次发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体教师中迅速开展了学习、钻研、编写、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校教师全部取消了传统的教案,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和“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学校对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非常重视,从格式到环节都做了明确要求,同时我们也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地尝试和探索。现就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谈谈自己在具体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导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之功效。
一、对导学案的理解及使用导学案教学的现实意义
1、对导学案的理解
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那么能否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练习、笔记、检测等通过一种载体进行优化组合?能否使学生从繁多的教辅资料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预习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能否使教师从单兵作战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面对这些问题,导学案应运而生。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导学、导疑、导思、导练。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最后是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目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思考深度都得到了加强。
2、使用导学案教学的现实意义
(1)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学为中心的需要。从“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需要。从“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学生巩固练习、当堂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导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
二、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
1/4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学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导学案是什么呢?它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藉此并依托教材能比较轻松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我们觉得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学生一看导学案,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对所学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是什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同时导学案中还应包含所学内容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知识点。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学案编制好了,运用起来就简单了。因此导学案要按照以下要求编写:
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是集体备课组各成员们集思广益,学习新课标,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然后根据学情,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案从关注学生学习获得这一基点出发定位教师的教学,它促使教师理性地思考教学,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自己的困惑提出自己的设计,认真阅读理解学生、优化教学内容、处理好相关关系是教师设计与编写导学案的重点。
1、阅读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占着中心的地位。”导学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学生,其本质是关注学生学习获得,所以阅读理解学生是编写导学案的基础。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程度、认知水平等前提下才能做到“因材编写”。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广泛征询有益建议,编写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的导学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2、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有法定使用依据,经过国家审定;有科学依据,经过专家、教师长期探索,有实验基础;教材精选和组织了社会经验,承载着教育目的,反映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材是导学案编写的源头和蓝本,导学案编写不能脱离教材。但教师“用教材教”,非“教教材”,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读懂、吃透教材,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予以重组,追求教学内容的优化。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避免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设计围绕教材,不能脱离教材“顾左右而言他”,但又要处处为学生学习获得着想,做到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学习,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处理好相关关系
教师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时应处理好教材和导学案的关系问题,教材是依据和蓝本,导学案是教材的延伸和优化,导学案应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开发,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做好教材和导学案的有机融合;处理好主备能力差异及使用导学案的能力差异问题,学科组应根据不同主备教师和任课教师的特点做到编写和使用的针对性指导,体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处理好“预习导学”的问题,预习导学案至关重要,学科组应指导教师在导学案的预习部分多下功夫;处理好如何精选练习,做好作业的分层问题,练习的设计必须注意“因材设计”;处理好学生学习导学案的深度问题,学生对导学案的学习不能“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必须学懂和学透;处理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学生不愿提问题、提不出问题的问题,设计与编写注意多设疑。
2/4
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做到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具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导学案的使用
教案只是教师理解的课程,而导学案却是教师和学生理解的课程。导学案的使用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拓展延伸导学案的学习。课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做到预习指导的层次性和阶梯性。课后的反思提升不可缺少,每一堂课结束后,最好要求学生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写“学后记”,认真做好学习反思,以便促进以后的学习。
1、以“学生预习”为基础
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是首要任务。课前对导学案的预习是导学案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必须认真做好预习,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预习,不能弄虚作假,欺骗自己和老师。“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自学是导学案使用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对教材的自学是教学有效开展的核心问题。教学中教师常常没有向学生指明具体的预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预习不到位;课堂练习设计不充分,导致无法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等。基于此,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获得预习的方法,提示学生如何进行预习。
2、师生“双向主动”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做好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中的“合作、探究学习”,课后的“练习、反馈和提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注重和教师、同学的交流、合作和讨论。引导学生对导学案的基础部分独立消化,对重难点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解决,做到师生“双向主动”。杜威曾言:“共享经验是人类最大的善”,教学中强调师生间的“对话”,真正施行“对话教学”,因为“教学中的知识创造从来就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持续对话中进行的集体创造”,强调师生“双向主动”,也即注重“对话教学”,是导学案教学实施的催化剂。
教学时,要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自主阅读课本,主动讨论重难点和疑点,主动思考解答问题,自主概括结论,主动寻找规律和构建知识框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来获得知识,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教师要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容易理解的部分一笔带过,而对重点、难点进行提示、引导、集体讨论;对学生讨论中形成的共识性难点问题进行有意识地总结汇总,以便在
3/4
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在集体讨论中,教师不是“旁观者”和“看客”,而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和导学案,避免集体讨论失去主题和方向,流于形式。
3、强化“训练巩固”
训练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练习题的设计应该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设计训练问题时,应注意多设疑;应该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封闭性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应该少设计,因为这样的题目达不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练习题的设计应做到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阶梯性。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注重“总结反馈”
总结反馈是导学案教学的最后一环,然而却是极为重要的部分。“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的情况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表现。不注意反馈的教学是寡效的。”反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总结是对情况反映的科学定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的反馈,其实也是自己教学反思的过程。导学案教学使“教对学的反馈和学对教的反馈这种双向反馈得到真正实现”。所以有效的总结反馈可以继承好的经验和方法,为今后导学案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和指明方向。
不仅如此,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
1、学生预习和处理导学案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框架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课后教师注意导学案的收交和批阅。
4、注意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不断探讨,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也会日趋完善。希望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完善各个环节的同时,更注重其内在的东西,真正能够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只要我们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面对困难不回避,我们就一定能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亮丽的风景。
(原载固始县教研室《课改论坛》专辑)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