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长,一般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孩子的长辈。其并非法律术语,学校常见称呼,但与法律上的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范畴比较近似,属于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一部分。一般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自然人)。
1、让孩子有自己空间
爸爸妈妈们总想知道孩子的所有,甚至他一天的详细行程。什么事情都提前帮他安排好,如果孩子没有按安排做就是不对。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且也会变得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了。
2、经常称赞孩子
小孩子总是喜欢得到表扬的。如果孩子做了事,做的不错或者完成了,即使是小事,也要不忘表扬他。这样能增加他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3、正确的奖励孩子
很多家长都喜欢对孩子承诺如果考的好就有奖励,考的不好就什么都没有,其实这样很不好,孩子会很在乎这个奖励,会导致一到考试就开始焦虑,会很在乎输赢。家长应该给予正确的奖励方式。
4、为孩子分析原因
当一件事情孩子没有做对或者没有做好,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动怒或者动粗,这样只会让孩子厌恶你,甚至厌倦回家。应该耐心的为孩子分析原因,分析利弊。这样他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5、多让孩子了解你
家长在孩子面前都会习惯的有一种威严,尤其是爸爸。从来不会给孩子理解自己的机会。多让孩子了解你他会更爱这个家庭,觉得家是温馨的。
6、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最棒,所以总是设定高过于孩子能力的要求。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时常感到无形的压力,最后完全没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家长最好按孩子能力来给他设定要求,而当他完不成时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7、主动为孩子解决困难
孩子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小想法、小烦恼,有的时候遇见烦恼的事情会闷闷不乐。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原因,并主动为孩子排忧解难。及时的给孩子解决困难,才能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会让他变得更活泼、开朗。
8、给孩子适量的自由
家长不要太强制了,应该给孩子自我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规定他一定要去干什么。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也能培养他的思想上的独立性。而且让他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他才会快乐,才能快乐的成长啊。
首先,家长要有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价值体系多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我们不能随意丢弃,中国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教育好子女,自己先得受教育;要想让孩子去践行,自己先得去践行。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确实是比以前丰富了,可是精神不能空虚,价值观不能迷失,尤其是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的信仰和对这个社会的担当。大家都清楚,改革开放几十年,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其次,家长要具备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
“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长。家长要懂一点生理学知识,这样就有助于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指导孩子的合理休息、适度运动,以及做好自我保健,保证孩子在每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都能做到营养充足,健康成长。家长也要懂一点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这有助于很好地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变化规律。比如,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期是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孩子在学习方法方面的"渐进性改变,以及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都是家长必须注意的。而初中阶段的孩子又多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但同时又是一个叛逆的敏感期,代际间的冲突也最为激烈:生理上的快速发展使孩子们产生成熟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又使得他们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了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活动上产生种种的矛盾――心理上的断乳与精神上的依赖产生矛盾,心理上的闭锁与开放性之间存在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出现等等。
第三,家长要有理智和宽阔的胸怀。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具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人,一定是胜不骄、败不馁、情绪稳定的人。家长自身要有相当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善于消除不良的情绪,尤其是进入更年期的家长们,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随意渲染,搞得家庭气氛紧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心智不够成熟,缺少自控力的家长能培养出一个很有理智、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和谐的孩子?!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郁家庭观念的民族,可是这种观念正在受到挑战,西风东渐,人心不古!家庭离异渐行渐长。大人们逃脱了自己的责任,可孩子的心灵却受到了重创――对于他们来说,父母就是天,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父母关系紧张,或者说最后选择离异,让他们经历了人生一次严重的心理危机,而且这种危机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父母不要“无照经营”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若不顺畅,就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一些极端的案例,都会在家庭教育里找到根源,这里不仅有教育观念不当的问题,更有亲子沟通不力的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暴露在初高中阶段,但祸根是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这提醒家长应从小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多让孩子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有了消极的情绪应得到及时的发泄和消解,而亲子沟通是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文俊老师说,之所以把题目定为“亲子沟通,从心开始”,是因为在中国,很多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个别孩子和家长沟通上的问题,原因之一便是父母“无照经营”的结果。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不仅无“照”,而且无“心”(即没有用心),以为家庭成员之间不必那么“处心积虑”,可是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用心用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答案可想而知。
“七心”协力有效沟通
在亲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呢?文俊老师认为至少需要童心、真心、细心、专心、耐心、恒心以及狠心,“七心协力”,才会有好的效果。
家长要有童心感,知童趣。这颗童心里装着好奇、幼稚、善良、乐观以及自由。做父母的若是昂着高高的头,老是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儿童的世界和问题,就永远走不进儿童的心灵。
同时,家长要用真心换来孩子的信赖。说父母对孩子不真心,很多人都会反对。但是想想家长为孩子进名校、上兴趣班,有没有与同事邻居攀比的动机?有多少事情听取了孩子的想法或者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才敲定下来的?家长犯了错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时,能够真心地认错,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吗?尊重和民主可能是一件非常美丽的外衣。
明智的沟通还需要一点“狠心”来把握尺度。“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时,看他是否敢于对父母说。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能够承担责任。”显然,做到后者是需要一点狠心的,但狠心不是体罚,更不能是家庭暴力,是要把握度的。
亲子沟通有“戒律”
亲子沟通还有不少禁忌,家长应尽力避免。从沟通的话题看,忌三句话不离“学习”。孩子还需要健康、友谊、兴趣爱好、以及自由的心境等。除了谈学习还是谈学习的亲子沟通会非常无聊。忌无原则地攀比,把孩子比得一无是处,信心全无。
从沟通的途径看,要忌面对面地单一说教。沟通的途径很多,可以谈话、可以玩游戏、可以去远足野炊、也可以书信,单一的形式只会产生单一的效果甚至没有效果; 从沟通的方式看,忌父母观点不一;忌父母双重打压;忌冷言与拳脚。这些不能全部戒掉,也要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