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布《健康中国·太原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能力达标情况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12月25日 新华社)
还原体育在整个学科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位置,学校体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利好形势,学校管理工作如何跟进?山西太原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健康中国·太原行动实施方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即向管理要质量,强化考核职能。其亮点在于以正确目标为导向,动用管理杠杆,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激发和调动学校与教师体育施教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稳步向前发展。
众所周知,考核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激励、导向和鞭策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依据太原市的做法,联系现有工作实际,我认为,在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或学校需做好“向管理要质量”这篇大文章,以管保质,以管促引。具体而言,应突出如下三点:
第一,要坚持正确导向。中央和教育部下达有关加强和改进体育教育的指示精神以来,全国不少地区、学校实施体育中考或增加分值措施,其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不少地方、学校将目光聚焦在中考上,致使学校体育工作偏离了正确方向。对此,应通过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所谓“正确方向”,即不是单纯为中考而锻炼,而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正如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健康中国·太原行动方案》中指出的那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锻炼健康体魄,增强体质,以这样的目标去导向引领或组织实施,取得的质量是永久的,效果也是最大的。
第二,要完善考核机制。长久以来,体育一直不被重视,虽有考核,但大都应付了事。如今,赋予体育与语数外等基础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考核“单独核算”,有许多内容需要细化和量化。为此,各地各校需依据新体育理念,结合本地本校工作实际,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第三,要真功实做抓落实。“纳入考核”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落实。太原市政府下发的《健康中国·太原行动实施方案》是开展工作的必备蓝本,欲实现工作预期,重点还是要抓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切实发挥激励、导向与鞭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