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退学复读生二次考取北大后未报到:校长承诺奖10万未兑现”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据媒体报道,贵州毕节的小陈2019年考入北大护理系,被高中母校奖励10万元,但在入学半年后退学。事实上,这样的案例此前就有,被称作“考霸”现象,即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后却不去报到,或者中途退学,再报名参加第二年的高考,考上后仍然不去报到或中途退学,继续参加高考。(10月28日 新京报)
北大清华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的高等学府,考入这类高校,需要学校的精心培育以及学生的勤奋努力,当然,也伴随着个人的天赋与不可预知的因素。高中毕业生正值十八年华,是人生最美好的时节,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个人专业成长的最佳阶段。然而,这位学生却将大学的生活推倒重来,重新选择参加高考,这无疑是在浪费光阴。
当然,这位学生选择从北大退学复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了获得学校的高额奖励,二是为了考取更理想的专业。我们能看到学生在高考过程中的投机主义,更应当看到当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还是以分数论英雄,虽然全国高校多如牛毛,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选择的高校却屈指可数。分数决定命运,学生的志趣、专业与发展规划统统被分数裹挟。这位学生理想学校和专业是北大数学系,却因为分数的原因无奈选择护理系。选择重新复读,是对专业梦想的不懈追求。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每年考取北清的学生数是学校最大的政绩,是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此,学校不惜花重金奖励考取北清的学生,甚至动员学生抛弃理想专业。教育评价机制的扭曲,也造成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名额的浪费,对于其他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高考是指挥棒,评价机制是风向标,教育评价机制改革要切实解决评价学生与评价学校两个关键问题。打破唯分数的评价机制,建立更加开放、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根本上破除学生、家长、社会对分数的过度崇拜。
前不久,《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这样的评价导向,直指现实问题,也切准教育弊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更需要高中学校认真践行。由面向个别拔尖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从关注北大清华转向关注学生的专业志向,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实际,做好职业规划,理清发展路径,坚实地走好每一步,实现个体最大化发展,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