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校长在校本研修方面的职责及作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要求: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和精神家园;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推行校本教研,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与培训,构建和完善教研训一体的机制。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方面,《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为履行“引领教师专业进步”职责,学校管理任务包括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三项,对应的具体内容有14条,如,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校本教研,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
对于中小学校在校本研修中的任务,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要制订校本研修规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校本研修项目、开发校本研修课程,着力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同时,还指出,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本研修规划设计及实施成效的审核评价。
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与进步的目的十分明显,其主阵地地位和基础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规划切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中小学校是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那么,中小学校长如何落实有关文件要求,担当起第一责任人呢?我以为,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换角色,从行政转到专业,从管理转到治理。其次,要在“引”“领”上做足功夫,而不是下通知、发指令,通过分管校长具体负责、业务部门负责人具体执行来落实。
一要祛“官”之念。中小学校长,不是教育系统的行政官员,而是学校的领导人员。领导人员是实施指引和影响的人,如学校的党组织书记、校长和副校长等,广义上也包括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尊重校长岗位特点,完善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推行校长职级制。施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目标是“去行政化,促专业化”。那么,在校本研修组织实施方面,校长应将“指引和影响”中的行政“官”念祛除,用校长职务专业化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与进步。
二要固“师”之本。中小学校长是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教师,教师是其职业之本、专业之根。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校长的教师资格以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规定。如,具有胜任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校长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相应的教师资格和已担任中小学一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高级中学校长应当已担任中小学高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可见,校长首先必须是位“好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有权威、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才能在校本研修中真正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要优“引”之策。在校本研修的引领方面,“引”和“领”的目标指向不同、内容方式有别。所谓校本研修的校长之“引”,一是引路;二是引导。引路重在规划、计划、方案,也就是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制订校本研修规划、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等。引导重在点燃、唤醒、激励,也就是校长通过校本研修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把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之舵,当好教师专业发展与进步的向导,激发和激活本校全体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研修动力。
四要强“领”之能。所谓校本研修的校长之“领”,一是领监;二是领军。领监,即校长对校本研修的领导与监督,既做好保障,又加强控制:中小学校长做好校本研修的领导与保障,主要包括组织、队伍、条件和资源等,其中,最大的保障是校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成为“服务员”;中小学校长做好校本研修监督与控制,主要指向需求准确、方案务实、实施有效和评价提质,校长要成为“监督员”。领军,即校长在校本研修中起领头作用:带好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骨干教师这两支队伍,支持教师自组织研修的同时,校长本人要主动参与,跟进指导,深入活动,关注细节,做好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