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减负应厘清家校责任

近日,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重点举措由征求意见稿中的33条增加到40条。此前征求意见稿中争议最大的“为保障睡眠时间,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经家长确认可拒绝完成剩余作业”已被删除。《方案》同时规定,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当前,教育减负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社会难点问题。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广受诟病,其缘由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的责任,也有家长的原因,更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此,教育减负必须实施综合治理。在学校推行减负的同时,也应优化社会环境,改变家长观念。

曾有一位小学校长公开表示,素质教育就是睡好觉,不跳楼。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明确中小学生的睡眠与休息时间,但大部分学生都无法保证足够的睡眠。刚刚发布的2018年度国家义务教育监测质量报告显示,全国四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10小时及以上的仅两成左右。对此,浙江教育部门规定学生作业时间限度,晚10点后经家长确认可拒绝完成剩余作业,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一来,就将减负的任务推向了家长。在正式颁布的文件中,删除这一条款,进一步厘清了当前家长与学校的责任,摆正了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减负需要家长参与,但主体责任仍在中小学校。如若中小学校严格遵守减负规定,精减作业,从源头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家长负担也会随之减轻。将此条款删除,更能突显减负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有利于规定的落实。

难能可贵的是,《方案》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将减负的外延拓展至为家长减负,明确规定:教师不准在家长群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这并非弱化家庭教育的作用、淡化家长的教育行为,而是通过切实的减负行动,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降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度关注,为孩子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现实教育生活中,家长成为增加学生负担的主力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小学教师将教学的压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进而转移到家长身上。教师在家长群中布置作业,经常性地点评学生的表现,甚至公布学生的成绩以及排名,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并外化为学生的负担。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中小学校既要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也要为家长减轻心理负担。如此,才能让家长心态趋于平和,认同学校的减负行为,形成全员减负的良好局面,打破以往“校内减负校外补,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恶性循环,让教育回归常态、回归本真、回归理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减负应厘清家校责任  厘清  厘清词条  减负  减负词条  责任  责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