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起,我国以中西部地区县域内农村学校为重点,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改厕工作,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厕所基本达到安全、卫生、环保等底线要求。根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等工程中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的通知,要以地方投入为主,统筹使用现有各类资金渠道,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改厕工作。(10月30日新华社)
厕所虽小,却是事关文明健康的大事。对于中小学来说,厕所虽然是重要的配套设施,但厕所建设却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成为学校建设的“短板”。与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的超前性相比,厕所建设则具有滞后性,制约着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厕所的布局不合理、厕所内部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情况十分普遍。有些大校额的学校,蹲位不达标,师生如厕成难题。有些学校的厕所,甚至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多发地。因而,中小学厕所革命势在必行、势在力行。
厕所革命,打牢基础工程是前提。绘出厕所建设“路线图”,拟定厕所建设的“时间表”,画好厕所标准化建设的底线和标高,为厕所建设提供基本遵循。这些基础工程是厕所革命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厕所革命,坚持基本原则是关键。厕所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厕所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首先,坚持实用性和人性化相结合的原则。厕所的使用率高,方便和安全是厕所建设的底线要求。有些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都没有厕所,却又把厕所建在校园最偏僻的角落里,学生如厕不方便,特别是住宿学生晚上如厕不安全。从方便和安全的角度考虑,一方面,厕所布局要合理、布点要均匀,教学楼和宿舍楼都要有厕所,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就近如厕的需求。另一方面,厕所内部建设要做到合理、科学,实现标准化。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师生如厕时有安全感,减少如厕的恐惧感。同时,还要考虑残障学生如厕的方便。
其次,坚持舒适度和美观度相结合的原则。日本把厕所称之为“化妆室”,美国把厕所称之为“休息室”,可见厕所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在厕所建设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维和固有模式,既要考虑舒适度,也要追求美观度,实现厕所的净化、绿化、美化,使之成为校园的景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生态厕所”“别墅式厕所”。
一方面,要完善厕所的硬件设施。厕所硬件设施不到位,必然影响着如厕的舒适度。因而,厕所革命,改善硬件设施是着力点。至少要通水、通电,隔板、门窗要结实。另一方面,要优化厕所环境。厕所环境是否优化,是衡量厕所革命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优化厕所环境,可以用花草装扮,用书画装点,让厕所充满着春意,散发着墨香,实现厕所的净化、绿化、美化。
再次,坚持基本功能和育人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厕所革命,完善厕所的如厕功能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凸显育人功能,让厕所成为育人的载体。一方面,加强厕所的文化建设,形成鲜明的厕所文化,用文化熏染学生,规范学生的如厕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厕所的管理与维护,可以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由学生对厕所进行管理与维护,增强厕所的育人功能。学校加强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管理与维护厕所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讲卫生的重要等,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厕所革命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改造、低标准的维修,而要确立高标准、提出严要求,精细化建设,使厕所建设提档升级,把厕所建成学校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