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师在办公室里或其它场合能够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可一旦走进教室、身处学生中间,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画风”骤变。面对学生,神情严肃、目光冷峻、言辞犀利、语调沉闷严厉……这是当下部分教师的日常教学“画像”。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些教师似乎已经吃够了笑容满面的苦头,尝到了板着面孔的甜头,错误地认为学生总是“不识好歹”,对他们不能“太客气”,更不能给他们“好脸色”,否则,“给一点儿颜色他们就要开染坊”。
事实果真如此吗?要知道,无论在哪一所中小学,无论在怎样的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至于“不识好歹”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即使有些学生有时确实“不识好歹”,教师也应该多一份宽容和耐心。如果不问青红皂白,让其他尊师守礼的学生也“享受”板着面孔的待遇,就显得很不公平了。再者,教师板着面孔就能够镇住学生吗?一开始对某些学生可能奏效,但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必然失效。所以,将板着面孔、目光冷峻作为镇住学生的经验或法宝,无异于自欺欺人。
教师神情严肃,不可能换来学生灿烂的笑容、真诚的交流。如果有学生在教师板着面孔的情况下还笑容满面,很有可能被教师误读为嬉皮笑脸,对教师的教学、教诲等漫不经心,容易刺激或惹怒教师,甚至导致其采取过激行为。
教师长期板着面孔,学生的学习情绪也难以高涨,学习积极性更难调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难以养成。久而久之,班级里充斥着消极情绪、负面能量,教师自己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处于被压抑、压制、压迫的状态,何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何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何谈教师与学生友好相处、和谐共生、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不妨回想一下,自己读书时最喜欢、最难以忘怀的是哪些教师?为什么喜欢、难忘这些教师?再回想一下,那些令学生望而生畏,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不是大多都经常板着面孔、目光冷峻、不苟言笑?还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中小学曾经喜爱或者不喜欢哪些学科,原因是什么……这样换位思考,教师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对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