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一些地方也相继进入教师及管理干部交流时期。其中,有同学段之间人员的流动,也有不同学段之间的流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教师交流工作的推进,以及均衡各学段师资的需要,很多中学教师被交流到了小学任教。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跨学段,这些教师面临着职称晋升的尴尬。这种状况既打击了他们的交流热情,也给今后的交流制造了障碍,需要引起重视并有效化解。
按照职称晋升相关规定,初中、高中学段和小学段之间的岗位晋升比例是不同的,特别是中学和小学之间,差距更是明显。原本在中学容易晋升的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到了小学后因为晋升比例的限制,晋升难度加大。这个群体中很多人是领导动员后,满怀热情到小学任教的中学教师,职称晋升之路上的“滑铁卢”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无论从个人成长来说,还是从学校工作提升来讲,解决不好这个问题,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的有关职称待遇问题,国家早就有政策规定。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1986年颁发,至今仍在实行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根据加强和改革基础教育的需要,凡具备中学高级教师任职条件的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并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者,可聘任或任命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三十多年前,国家便对从高学段到低学段任教的教师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激励,可见,国家相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时下,中小学的职称晋升名义上已实现统一,但因为中小学段的高级名额比例仍存着巨大的差距等问题,实质上仍然不可同日而语。上述《条例》表达了国家激励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的意图。那么,落实政策意图,无疑将有利于调动中学教师到小学任教的积极性。建议采取特殊的激励措施,参考一个区域内中学段的整体晋升难度,专门对这一特殊群体设定一个合理的晋升比例,化解其晋升尴尬。这样既能调动他们在新学段任教的热情,有利于其专业成长,也会给后来者树立榜样,有利于今后此类工作的推进,其实际价值不容忽视。
现实中,教师在不同学段之间流动,尤其是从高学段进入低学段,本身就显示了一种奉献精神,对他们进行激励和褒奖也是情理之中。近年来,由于学校调整或小学师资紧缺等原因,不少中学教师服从组织安排,到与中学有很大差异的小学任教。这对他们而言无疑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教学风格已基本定型的年长教师,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才能逐渐适应新学段的教学要求。所以,有必要看到他们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此外,缘于传统观念的认知,对于高学段教师进入低学段学校任教,社会上有些人并不理解,或并不知晓其中的原因,往往会产生“被贬”的误解。在世俗观念的误解中,这些教师顾全大局,响应组织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本身就昭示了可贵的精神境界,理应给予大力褒奖和关心。
根据有关规定,区域内教师交流是长期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仅仅依靠行政性命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注入激励、关心、温暖等元素,才能让这项工作持续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根据新情况,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从高学段到低学段交流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考验着有关部门的智慧。解决跨学段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在忽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