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老师为人实在、工作踏实、教学成绩突出,是学校公认的优秀教师。其父亲病故,学校只是安排工会主席前去吊唁。贾老师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却很能“混”。同一时间段,其母亲病逝,学校书记、校长、主任、工会主席悉数前去吊唁,可谓阵容庞大,平时总是很忙的校长为了这位能“混”的老师却不忙了。
无独有偶,许老师上班是有课就来,没课就玩消失,分明没有劳动纪律这一说。可是在绩效工资分配上,这位老师只是象征性地少了二三百块钱。对性价比如此高的“自由”,老师们颇有微词。而在面对老师质疑时,校长理直气壮地说:还能没有点人情味吗?
人情味也分三六九等,也看“混”得好不好,如此失真变味、跑偏走斜的人情味,不但味道不咋样,还制造了老师们的“情感工伤”,亵渎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人情味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人文情怀,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有人情味的情感管理更关注老师的心理和情感,与制度管理刚柔相济,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控方式。
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儿,学校管理释放人情味,正是从心出发,激发老师情感力量的好做法。优秀的学校管理者都是拥有人文情怀、释放人情味的巧手和高手。利用有利条件和契机,表达对老师的人文关怀,能够拉近同事之间的关系,调动老师的情感内驱力,并迁移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有时,还能化解干群、团队矛盾。
相反,若是学校管理太过理性,在“唯分数”“唯考试”教育效益驱动下,总是以冷冰冰的规范、制度刚性约束老师,学校的人文特征将会丧失,学校人际关系中的人文色彩将逐渐变淡,人情味也会悄然褪去。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工作,大家都累,累身更累心。这也正是学校刚性化、功利化管理的教训。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学校管理中,选择性释放或者滥用人情味,有可能形成各种人情风和关系网,影响管理的公正, 造成学校管理效率不升反降,形成“人情公害”。以上两位校长显然是“人情公害”的制造者,他们曲解和故意选择性“放大”人情味,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将私情私利挺在了制度前面;他们公然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老师“站台”,人情味不幸沦为理屈词穷以后的挡箭牌。如此一来,本来纯洁无瑕的人情味跑偏走邪,失去了原汁原味。
还有,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人性化,讲究人情味,绝不是要摒弃管理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绝非只要人性、只讲人情,而丢掉起码的底线和原则。一方面,要警惕一些能力较差的校长,以滥发人情红包代替学校管理,因为“人好”的名声迷惑老师;另一方面,要防止在人情味的掩护下,学校成了满足少数人私情私利的“自由市场”。
前不久,杭州鼓励女老师化淡妆,自掏腰包给老师买口红的网红校长,绝不会遗忘任何一位女教师。因为,公平的人情味才能散发迷人的芳香,才更有味。同样,一些校长,教师节送给每位老师一束鲜花,也绝不会漏掉任何一位辛勤工作的老师,体现的也是人情味的公平。
如此看来,学校管理者表达人情味时,先要坚守制度底线,更要“良心”释放,起码应做到公平、无私、纯洁、善意。这样,从“心”出发又经得起晾晒的人情味,也才能以心换心,激发出老师教书育人的巨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