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参不应成为教师的紧箍咒

近日,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年轻教师的课堂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内容处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课后交流时,年轻教师们说是按照教参的要求备的课。

教参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书,其作用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教材。然而,现在的教参越编越细、越全、越厚,偏离了帮助、方便、参考的初衷,走向了越俎代庖甚至是束缚和控制的道路,成了教师教学的紧箍咒。

教参越编越详尽,已不是帮助而是越俎代庖。教参编写宜粗不宜细,只对教材各章节或课文作一些大致的点拨和说明,再相应地提出几条教学建议便可。然而,目前各种教参的编写无一例外地朝着越来越细密详尽的方向发展,直接成了代替教师阅读研究教材并规定教学过程的现成教学方案。这貌似方便了教师、服务了教学,其实是越俎代庖。对教材的分析如此详尽,有几个教师还能再去反复阅读教材原文并翻阅大量原始资料呢?这样一来教师省事了,但因为缺少了与教材文本直接对话的机会,缺乏对教材本身的透彻理解与深刻把握,所以也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教学中只能一切唯教参是从,在教参划定的圈子里运行。

教参越编越程式化,已不是服务而是束缚。教参本该服务教学,为教师教学提供方便,然而,目前教参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一是轻思想理念重技术层面的东西,缺乏高屋建瓴的引领;二是思路、手法雷同,解读千篇一律,程式化严重;三是求深、求细、求全,一道题的解法罗列十多种,没有留下更多空间;四是部分教参对文本的理解有问题,以一己之见强加于人。如果参编者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缺乏个性,必将带来没有个性的课堂,从而磨灭教师勤于读书、乐于思考的热情,最终使教师丢失质疑问难、探索创新的可贵品质,这种强制服务实际上是对教师的严重束缚。

教参越编越权威,已不是参考而是控制。教参是教材的配套产品,是教材编写者专门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教参是教学、作业和考试的导向,是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使用教参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上课的准备,教师根本不敢离开教参,久而久之,教师养成了对教参的严重依赖,教参也牢牢地控制了教师的大脑,使教师失去了对教材独立阅读与自主思考的习惯,无形中助长懒惰散漫的习气。教参对教师思想行为的控制,使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不是不需要教参,而是需要有个性、有弹性的优质教参。优质的教参要有先进的思想理念,有对文本涵义规范理解的说明,有对文本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见解的提示,有对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策略指导,有给教师留下的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空间等等。总之,适度调控教师对教参的使用,使教师学会利用教参又不过分依赖教参,提倡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材和教育理论著作的研读上,通过提升专业素质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决不能让教参成了教师上课的紧箍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参不应成为教师的紧箍咒  教参  教参词条  紧箍咒  紧箍咒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