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PPT课件的使用,最好因人因课而异

课堂上教师该不该使用PPT课件?我认为,不应做简单的“是”或“否”回答,而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习惯。就我的实习学校而言,不同老师的课堂风貌截然不同,PPT课件的使用也因人而异。但总的趋势是,老一代教师倾向于传统教学模式,一根粉笔“走天下”;大部分青年教师倾向于使用PPT课件进行授课;而中年教师则两种教学模式兼有。从学习质量来看,同等条件下,老教师所带班级的成绩会优于年轻老师,这里不排除老教师的管理经验更充足的可能,但至少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在效果上显然没有“落伍”,甚至有“过人之处”。

这种“过人之处”不仅体现在老师的声音、语调、表情、肢体动作,更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板书的板演过程和直观的知识体系。相较PPT课件的一闪而过,黑板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在脑海建立知识过程,对于未能及时掌握的知识,学生仍有“稍做回味”的余地。当然,PPT课件也能呈现一些直观的变化过程,尤其是空间感较强的知识内容,用“技术手段”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可见,无论哪种方式,凡是教师能熟稔于心的,其就应具备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学习惯就应该得到尊重。

其次是课堂的教学内容。语文课和数学课就有明显的区别。前者的授课应该是发散式的,往往需要旁征博引、浮想联翩,围绕一个“中心点”,可能会“上穷碧落下黄泉”,也可能“嘈嘈切切错杂弹”,这种变化集中在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情感上,可能思接千载,也可能神游万里。这种从“感觉”出发的课程,显然注重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表达,这和线性模式的PPT课件(该提法参考秦朝菊《语文课堂教学使用PPT的思考》一文)放映有着本质冲突。

数学课相比之下就“规矩一些”,每节课的知识点基本都在可控范围内。这里虽不排除传统教学模式也能很好讲清一些数学知识,但的确有一些知识内容,通过PPT课件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高中阶段的三视图教学、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等,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建立起空间和变化的概念。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要对PPT产生绝对依赖。比如,我的指导老师在数学课上,遇到学生突然出现的疑问,就必须依赖黑板进行详细解答。这也说明,无论哪种课堂,都离不开传统的黑板和粉笔。

最后是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授课方式。小学生倾向于对事物的直观感知,所以在上课时通过PPT课件获得信息就比较容易,甚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数字的学习,如果通过PPT课件来描绘一些动物、植物的图景,就能直观展现“数”的存在,从而为数字学习打下形象的基础。再比如,语文的阅读,通过看视频和听音频,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进行全方位训练,用粉笔则很难实现。

随着知识学习的深入,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建立,对感觉直观的要求就会降低,所以学习知识更倾向于思维的拓展、脑力的发掘和逻辑的一致。此时,板演的效果可能会更直接地达到目的。比如一道题的示范解答,是老师在黑板上和学生一道边示范边解答好,还是用幻灯片一张张放出来好呢?答案不言而喻。其实,回过头看大学的高数课堂,由于学习的知识更加抽象,所以几乎没有老师会选择用PPT课件,这也说明学生发展水平对课堂教学模式有影响。

总之,与其讨论PPT课件的存亡问题,不如想想如何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功力。在这里,我比较同意蒲公英评论冯胜清老师的观点:首先必须破除目前一些教师技能大赛以及听课评课环节中对教师必须使用PPT课件的导向作用。让教师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既是对老一代教师扎实基本功的尊重,也是对青年教师过度依赖PPT课件的纠正。只有这样,未来教师们才能静下心来,练好内功,以便更好地因人因课选择教学手段,进而立足课堂。这对于当下中小学课堂教学乃至师范生人才培养,都有很大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件  课件词条  最好  最好词条  使用  使用词条  PPT  PPT词条